全员祭天:这破王朝迟早要完

第二十一章 烽火裂长空

加入书架
书名:
全员祭天:这破王朝迟早要完
作者:
天天有金饼
本章字数:
5592
更新时间:
2025-07-08

中秋后一天,寅时刚过。金銮殿内,百官按品肃立,龙椅之上的皇帝萧胤,着一柄通体无瑕的羊脂白玉如意。

户部右侍郎王玢正躬着身子,唾沫横飞地陈情:“……陛下明鉴,江南道今岁水患虽缓,然桑田受损颇重,丝绢产量锐减三成有余,若再按旧例征收实物贡赋,恐激起民变,臣斗胆恳请陛下,允准江南道今岁以银折绢,解燃眉之急,亦显陛下爱民如子之仁德啊。”

“王侍郎此言差矣。” 礼部尚书李崇俭立刻出列反驳,山羊胡子气得一翘一翘,“祖宗成法,岂容轻改,绢帛乃国之礼仪所系,祭祀、赏赐、官员俸禄,哪一样离得了,若处处以银钱折抵,礼制何在,威仪何存?水患乃天灾,朝廷自当赈济,岂能因此坏我大胤百年赋税根本,此例一开,他处效仿,国将不国。”

王侍郎脸涨得通红,梗着脖子就要争辩:“李尚书,您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江南百姓……”

“好了。” 御座上的萧胤终于不耐地开口,他眼皮撩起一道缝,目光在王玢和李崇俭脸上扫过,争执的两人瞬间噤若寒蝉。

“此事,”皇帝的声音带着宿醉后的沙哑和不容置喙的威严,“容后再议。户部、礼部,三日内给朕拟个切实可行的条陈上来。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殿内重新安静。官员们眼观鼻,鼻观心,大气不敢出。

太子萧景明侍立在御座左下首,脸上带着恭谨与沉稳,握着象牙笏板的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晋王萧景琰站在武将班列前端,身姿挺拔如松,目光低垂,掩住所有思绪。

楚王萧景桓则站在文官前列,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浅笑,他捻着腰间玉佩的流苏,好似刚才的争执与他无关。

良久无音,御前太监深吸一口气,准备再次高唱无事退朝。

急促得马蹄声传来,发出清脆得刺耳的“嘚嘚”声,殿上的人俱是一惊,纷纷朝殿外看去。

“报——!!!”

一声嘶吼传入殿内。

紧接着,一个血人跌跌撞撞扑了进来。他身上的镇北军制式皮甲,数处破裂翻卷,露出底下模糊的血肉,污血浸透了半边身子。信使再也支撑不住,重重扑倒在冰冷的金砖之上,他挣扎着抬起一张糊得看不清五官的脸,“八…八百里加急,北疆…北疆急报。”他喉咙里发出破风箱般的嗬嗬声,“中秋…中秋夜,敌戎…敌戎大军夜袭,朔风落雁…两城失…失守了!”

殿上寂静无声。

几个须发皆白的老臣,身体晃了晃,脸色瞬间褪成灰白,全靠身旁同僚下意识地搀扶才没软倒。无数道惊骇的目光,齐刷刷射向那个匍匐在御阶下的血人。

皇帝萧胤猛地从龙椅上站起,那柄羊脂白玉如意,从手中滑落,砸在御阶之上,瞬间粉身碎骨。

“什么?”皇帝铁青着脸问道:“失守?朔风和落雁在中秋节中秋夜……岂有此理!”他指向阶下的信使,“给朕说清楚,镇北军呢?周定方呢?他周定方是干什么吃的!”

满殿文武纷纷低下头去,无人敢首视那滔天怒火。

“陛…陛下…”信使被这雷霆之怒骇得浑身一颤,咳出一口带着黑紫血块的浓血,声音更加嘶哑破碎,“镇北军…镇北军苦战…敌戎,敌戎有备而来,数倍于我。箭矢…箭矢如蝗…周老将军…周老将军他…”信使的声音哽住,眼眶通红,泪水混着血污滚落,“他亲率亲卫营。死守落雁城头,力战…力战不退,首至城破,刀卷甲裂,身…身中数十箭…殉…殉国了!”

“噗!”又是一大口鲜血喷在金砖之上,染红一片。信使的身体剧烈地抽搐了几下,眼神开始涣散,却仍死死盯着御座的方向,用尽最后的气力嘶吼,“镇北军弟兄们死伤十之六七,残部困守鹰愁涧,求朝廷…火速…火速发兵增援。迟…迟则…北疆…危矣,国家…危…危…”最后一个危字尚未吐尽,他头一歪,彻底昏死过去。

“周老将军…殉国了?”

“朔风、落雁…两座雄关啊!”

“镇北军…十之六七…”

各路大臣交头接耳,小心议论。

“周帅!”武将班列最前方,一个须发戟张的老者猛地踏前一步,他豹眼圆睁道:“老匹夫,戎狄狗贼。安敢如此,陛下!”他单膝跪地,“老臣陆擎天请旨挂帅,即刻点兵驰援北疆。不踏平金帐王庭,诛尽戎狄酋首,夺回朔风、落雁二城,老臣提头来见。”

“陆公。”一个清癯的文臣立刻出列,是户部尚书李崇文,他脸色煞白如纸,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万万不可意气用事啊,军国大事,岂能儿戏,国库…国库空虚,南方水患赈济己捉襟见肘,仓促间如何调集数十万大军粮秣军资?此乃倾国之战,需从长计议。当务之急,应速派得力使臣,斥责戎狄背信弃义,晓以利害,迫其退兵。同时再整军备,筹措粮饷,待万事俱备,方可……”

“放屁!”陆擎扭头怒视李崇文,骇得李尚书踉跄后退半步,“李崇文你听听,听听这血淋淋的急报,还议和斥责?还从长计议?朔风、落雁己陷,周老帅为国捐躯,我数万大胤儿郎尸骨未寒。戎狄的刀都架到我们脖子上了,再议下去,北疆尽丧,铁蹄南下,你拿什么去议和?拿你项上人头吗?”

“陆国公忠勇可嘉。”太子萧景明他出列拱手,“然李尚书所虑,亦是实情。粮草乃大军命脉,不可不察。儿臣以为,当速命兵部、户部全力筹措粮秣军械,同时遴选良将,统筹全局,既要雷霆反击,亦需稳妥周全。”他的目光扫过武将班列,“儿臣举荐,可由定北侯……”

“皇兄此言差矣。”一个声音打断太子,晋王萧景琰出列。“兵贵神速,戎狄新胜,气焰正炽,必料我朝野震动,措手不及,此刻若再拖延,待其站稳脚跟,消化两城,整军南下,则北疆危如累卵,京畿亦将暴露于敌锋之下。儿臣附议陆国公,当立刻发兵。儿臣不才,愿为大军先锋,或督运粮草军械,为父皇分忧,为周帅和阵亡将士雪恨!”

朝堂瞬间分化成几个派系,主战派武将们群情激愤,纷纷附和陆擎天和晋王,怒吼着要立刻出兵,血债血偿。主和派文臣则面色惶急,围着李崇文,引经据典,力陈仓促出兵的巨大风险,呼吁遣使议和。

太子一系的官员则在太子的授意下,试图调和,既要战,又要稳妥。

楚王萧景桓垂着眼帘,手指拢在袖中,捻着袖口的云纹。

“肃静——”御前大太监福海唱道。

满殿的争吵瞬间被掐断。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回帝王身上。

天启帝萧胤的目光,缓缓扫过阶下群臣。“传旨,擢镇国公陆擎天为征北大元帅,总制北疆诸路兵马,赐虎符、天子剑。即日点兵,开赴北疆,不惜一切代价,给朕夺回朔风、落雁,将戎狄,赶回他们的漠北老家去。兵部、户部、工部,全力配合。粮秣、军械、民夫,但有延误克扣推诿者,斩立决,诛三族。”

“周定方追赠太尉,以王侯之礼厚葬。其子嗣,荫恩加三级。”

一连串旨意,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臣陆擎天领旨谢恩,定不负陛下重托,不破戎狄,誓不还朝!”

户部尚书李崇文、兵部尚书等人也慌忙出列,伏地领旨,声音发颤:“臣等遵旨。”

皇帝坐回龙椅道:“至于镇北军失职,待陆卿收复失地,再行论处。”

“退朝!”福海尖利的嗓音再次响起。

外面天光大亮,百官如同潮水般涌出,步履匆匆,神色各异。

楚王萧景桓随着人流,踱出金殿高高的门槛。他唇角动了一下,一个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清的声音吐出:“中秋月圆夜,铁骑叩雄关…周老将军竟也折在了那里…呵,莫非…天佑戎狄?”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