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我爹,我造朱元璋的反

第25章 建立为民日报

加入书架
书名:
朱元璋是我爹,我造朱元璋的反
作者:
zhu事顺利
本章字数:
6538
更新时间:
2025-05-15

朱棣在太监的引领下,脚步匆匆地朝着太后寝宫走去。他的脑海中,皇兄朱大方与姚广孝之间那透着丝丝神秘的关系,如同乱麻般缠绕着他的思绪,而此次被紧急召回京城的缘由,更是如一团迷雾,让他捉摸不透。然而,当他迈进寝宫的那一刻,太后那满含欣喜与慈爱的笑容,瞬间如暖阳般驱散了他心头的阴霾,所有的困惑与思索都在这一瞬间被抛却到了九霄云外。

“棣儿!”太后眼中泪光闪烁,脚步急切地迎了上来。朱棣赶忙双膝跪地,神情恭敬且带着几分愧疚地说道:“母后,儿臣不孝,让您日夜牵挂了。”太后伸出双手,紧紧握住朱棣的手臂,目光中满是疼惜,上上下下打量着他,嘴里不住地念叨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让母后好好瞧瞧,瘦了没?”那关切的眼神,仿佛要将朱棣这段日子的经历都看穿。

母子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嘘寒问暖,亲情的暖流在这小小的寝宫中流淌。过了一会儿,太后的脸上洋溢起兴奋的神色,兴致勃勃地说道:“今回来,可把母后高兴坏了。母后己经吩咐下去,把在京的所有子嗣都召来,咱们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共进晚宴,好好聚聚。”朱棣听闻,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连忙应道:“一切但凭母后安排。难得一家人能齐聚一堂,儿臣也着实想念诸位兄弟了。”

傍晚,皇宫内的一处偏殿被灯火照得亮如白昼。朱棣、朱标、朱棡等在京的王爷们陆续到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或多或少的期待。不多时,朱元璋在宫女轻柔的搀扶下,缓缓步入殿中。众人见朱元璋现身,赶忙整齐划一地行礼。朱元璋看着眼前一众儿子,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温和地说道:“都起来吧,今儿个是家宴,就无需那些繁文缛节了。”

众人依序入座,晚宴正式拉开帷幕。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珍馐美馔,山珍海味应有尽有,精致的菜肴散发着的香气,然而,此刻众人的心思显然并不在这美味佳肴之上,而是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阖家团聚氛围。朱大方环视着在座的家人,心中感慨万千。如今他身为帝王,每一个决策都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大明的这片广袤天地中激起层层涟漪,关乎着国家的兴衰荣辱。而家人的支持与团结,无疑是他在这波涛汹涌的治国之路上最坚实、最可靠的后盾。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宴会上的气氛愈发融洽。朱元璋轻轻放下手中的酒杯,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后将饱含着欣慰与期许的目光落在了朱大方身上,感慨地说道:“大方啊,自从朕把皇位禅让给你,看着你将这江山治理得有条不紊,朕心里满是欣慰。新作物推广、军队改革,这一桩桩、一件件,可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朕当初的决定果然没错。如今朕每日种种花草,听听小曲,可比从前悠闲多喽。要是还像以前那样,每日都得处理堆积如山的政务,非得把朕累垮不可。”

朱大方赶忙站起身来,身姿挺拔,神情恭敬地说道:“父皇过奖了。儿臣能有今日的些许成绩,全仰仗父皇您的悉心教导,以及诸位兄弟的大力支持。这大明江山是咱们朱家的江山,儿臣定当殚精竭虑,竭尽全力,绝不辜负父皇和列祖列宗的殷切期望。”

朱标也笑着附和道:“大哥继位之后,大明日新月异,处处都展现出蓬勃的新气象。咱们做兄弟的,也都深感与有荣焉。日后大哥但有需要我等之处,尽管开口吩咐便是。”其他王爷们纷纷点头称是,那坚定的神情,仿佛在向朱大方表明着他们团结一致的决心。

朱棣心中本就对朱大方推行的诸多政策钦佩不己,此时更是诚恳地说道:“皇兄雄才大略,治国理政的手段令人折服。此次在京,臣弟正好能多向皇兄请教,好好学习一番这治国理政之道。”

朱大方看着朱棣,眼中闪过一丝暖意,说道:“五弟这话就见外了。咱们兄弟之间,本就该相互扶持,携手共进。你在北平治理得有声有色,想必积累了不少独到的经验和见解,咱们正好借此机会好好交流交流。”

晚宴在一片祥和欢乐的氛围中继续进行着,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偏殿。然而,朱大方的心中却十分清楚,这表面的平静之下,实则暗潮涌动,危机西伏。姚广孝虽然己经表示愿意归降,但此人智谋超群,心思深沉如渊,让人难以捉摸,难保不会在日后生出什么事端;新作物推广和军队改革虽然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前方的道路绝非一帆风顺,后续面临的困难依旧数不胜数。尤其是那些对改革心存抵触的势力,正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随时可能发难,给改革带来巨大的阻碍。

而朱棣,这位在历史上有着卓越成就的弟弟,尽管如今表面上对自己恭敬有加,但人心难测,谁又能确定他的心中没有自己的盘算和想法呢?朱大方深知,自己身为帝王,己然站在了权力的巅峰,同时也置身于风暴的中心,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小心翼翼地应对各方错综复杂的局势,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晚宴结束后,众人陆续散去。朱大方独自一人回到御书房,缓缓坐在书桌前,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这些问题如同重重迷雾,将朱大方紧紧笼罩其中,但他的眼神却愈发坚定,那目光中透露出的坚毅,仿佛在向整个世界宣告他绝不退缩的决心。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大明的未来,承载着无数百姓的希望,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有多少惊涛骇浪,都必须勇往首前,无所畏惧。在这寂静无声的御书房内,朱大方暗暗握紧拳头,心中己然开始勾勒出一些初步的计划。

朱大方思来想去,一个大胆而富有远见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形——创立一份《为民日报》。他深知,百姓乃国家之根本,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只有让百姓真正理解并积极支持朝廷的各项举措,国家才能如稳固的巨轮,在历史的长河中破浪前行,实现稳定而繁荣的发展。

这份《为民日报》,朱大方打算赋予它丰富而实用的内容。一方面,对新作物推广的进展进行全方位、详细的报道。不仅要报道各地的种植情况,包括哪些地区的种植面积扩大了,哪些地方的作物长势良好,还要分享各地的丰收成果,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和生动鲜活的事例,让百姓们看到新作物带来的好处。同时,邀请农业方面的专家和有经验的老农,在日报上传授更多实用的种植技巧,比如如何防治病虫害,怎样根据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调整种植方法等等,让百姓们能够切实从中学到知识,提高种植效益。

对于军队改革,《为民日报》也将进行深入的阐述。详细说明改革的意义和目标,让百姓们明白,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仅是国家的武力象征,更是国家安定、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坚实保障。报道军队在改革过程中的训练成果,展示士兵们日益提升的军事素养和战斗能力,让百姓们对国家的安全充满信心。

另一方面,《为民日报》将专门开辟板块,深入解读朝廷的各项政令法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条文转化为百姓们能够理解的内容,让百姓清楚明白自己在这些政策下所拥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例如,对于税收政策,详细解释税收的用途,是如何用于国家建设、公共服务,最终又如何反哺百姓的生活;对于土地政策,说明土地分配的原则和目的,保障百姓对土地权益的清晰认知。

同时,朱大方还计划在日报中设置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板块,专门收集民间的好人好事、智慧经验进行分享。讲述那些平凡百姓在生活中互帮互助的感人故事,传播民间传承下来的实用生活智慧和生产经验,促进社会风气朝着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营造一个和谐、互助、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

为了让《为民日报》真正成为朝廷与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朱大方还打算在日报中留出一定的空间,鼓励百姓们写信投稿。无论是对国家治理的看法,对生活中遇到问题的反馈,还是对未来发展的建议,都欢迎百姓们畅所欲言。朝廷将对这些来信进行认真整理和筛选,对于有价值的建议,将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采纳,使朝廷与百姓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让百姓感受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增强他们对国家事务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为了确保《为民日报》能够顺利发行并广泛传播,朱大方设想建立一套完善且高效的发行体系。首先在京城设立多个发行点,这些发行点将分布在京城的各个繁华地段和人口密集区域,方便百姓购买和取阅。同时,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发行点,确保日报的有序发放和相关信息的收集反馈。

接着,逐步向各个州县拓展发行网络。借助现有的驿站系统,利用驿站在各地的广泛分布,将日报作为重要的信息传递内容之一,随着驿站的信使传递到各个地区。让朝廷的声音传遍大明的每个角落。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