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殿内。
韩世忠等人的尸体早已被拖走,只在地上留下了几道长长的血痕。
女帝眼眸冰寒,心中有无穷怒火难以发泄!
放眼大景立朝数百年,有无数朝臣死在这座金碧辉煌的皇极殿内!
有的是犯下大错,被皇帝赐死,有的是言辞无度,冒犯天子,被当场镇杀。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些都是天子至高权力的体现。
可是也有一些为了国家,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
他们有的抬棺死谏,有的撞柱身亡,全然一副非陛下罪死,吾难谏而疾的样子。
这一类人往往最受皇帝的厌恶。
朝臣寻常进谏也就罢了,无论皇上听还是不听,都没关系。
反正自已该做的都做了,问心无愧。
可若是死谏,那性质就不一样了,相当于是把皇帝的脸面按在地上死死地摩擦。
国家动荡,我进谏了,你却不听?
那就别怨我以死谏言,规劝天子虚心采纳了。
通常皇帝面对这种死谏,都是异常头疼。
明明是在以死相逼,却偏偏杀不得他们。
因为他们占据了一个理字,是为了陛下,为了国家才如此刚烈进谏的。
要是真杀了他们,反而会让人觉得皇帝是一个暴君,连忠心进谏的臣子都下狠手。
这就会大大破坏皇帝和臣子的关系,不利于国家治理。
所以皇帝只能忍着气,好言相劝。
大说一通,哎呀,朕突然觉得你之前说的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那就这样办吧,云云之类的话语。
给了那些死谏的臣子一些面子。
但也有皇帝依然我行我素,指着臣子的鼻子说。
你撞啊?
你倒是死一个给朕瞧瞧啊!
朕就不信你有这个胆子!
结果,嘭的一声!
臣子一头撞死,从此帝皇留下恶名。
独断专横,不听谏言,逼死忠臣!
所以很少有皇帝愿意看到大臣死在朝堂之上。
可以是朕杀了你,但绝对不能是你自已死在这里。
韩世忠不仅自碎天灵,裂颅而死,并且还是在说出那句‘陛下望之不似人君’后,悍然自绝!
这是对女帝的最大侮辱!
一辈子都抹不掉的黑历史!
柳如烟怒不可遏,满心怒火无处发泄。
本来应该是一场大军凯旋的庆功会,结果却弄成这般模样!
“将这些反贼的尸体都给朕扔到城外的乱葬岗去!”
留下这样一句话后,女帝随即气愤离去。
大臣们也连忙散去,不敢看向地上的那道道血痕。
韩世忠已经被女帝定为反贼,谁敢跟他扯上什么关系啊。
没见禁军副统领韩志已经跑出朝堂,要将韩世忠逐出韩家旁系一脉了吗?
今后传出去的所有消息,都只会说是韩世忠意图谋反,陛下将其当场诛杀!
大臣们散尽,温如是和段依澜转身跟去了御书房,为女帝分忧。
偌大的皇极殿内,转瞬间只剩下了一位官员。
他年逾五十,两鬓染霜,一双略显浑浊的眸子倒映着之前韩世忠那豪气冲天的一幕景象!
史官太史伯!
只见他在殿左位足足站了有半刻钟,才揉了揉酸涩双眼,缓缓提笔。
在宣纸上遒劲有力地写下了一行大字:
韩世忠叱天子,遂绝!
......
柳如烟一进到御书房,便一把将所有的奏折给扔到了地上,气愤万分。
“罪该万死,真是罪该万死!”
“韩世忠,你陷害扶摇在先,斥天子在后,竟然还敢效仿谏臣,自绝当场!”
“不杀你全族,难平朕怒!”
御书房内,桌物碰撞声不绝于耳,吓得守在外面的侍女们纷纷下跪,不敢发一言。
直到温如是和段依澜二人赶来,让这些侍女都退了下去,她们这才纷纷逃离。
温如是柔声道:“陛下,还请息怒,韩世忠已经死了,不值得气伤了您的身子。”
“当下该处理的是城外的八万京军将士才对。”
柳如烟见是自已的两位好姐妹,于是强压怒火,道:
“如是有什么好建议吗?”
此刻她脑子被气得发昏,只想着怎么报复韩世忠了,差点都忘了还有八万将士等着自已安排呢。
温如是思考片刻,轻声道:“韩世忠虽然谋反,但是八万将士却不知情,他们只是中了韩世忠等人的奸计而已。”
“眼下最重要的是向他们揭露韩世忠的所作所为,并且再安排一位信得过的人去统帅他们。”
一旁的段依澜也附和道:“是啊,陛下,扶摇不在,这八万将士一定要妥善安排给自已人,以免被人利用。”
柳如烟揉了揉眉心,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到自已手底下有什么人可以统领这八万精兵。
她的脑海里面短暂浮现的,竟然都是那些之前跟随林寒征战沙场,最后却被自已判定为林党,或罢免或诛杀的那一批人。
到底该任命谁呢?
苦苦思索了一番后,柳如烟忽然想起来一个人。
自已的皇叔柳粲!
八万大军非同小可,之前有扶摇统帅,自已十分安心。
但是现在的话,如是和依澜不擅领兵,自已身边又没有什么完全信得过的人。
所以把这八万大军交给自已的皇叔,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当年林寒污蔑皇叔谋反,要像杀死自已其他族人时,将其诛杀。
还是自已亲手挡在皇叔身前,将其救下。
自此皇叔一直对自已这位女帝敬重有加,丝毫不因为自已是女子而阳奉阴违。
一直上行下效,积极响应自已的一切命令,掌管宗室,处理得井井有条。
嗯,要是由皇叔这个自已人来统帅八万大军。
朕倒是可以安心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