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常氏突发奇想,拿莲藕剁成泥加上野猪肉拌成馅料,月饼又多了两百个。
加起来八百多个月饼。
全部包完后,众人看着桌上摆的满满的月饼,有些傻眼。
“这是不是太多了点?”二愣子眨了眨眼,这么多的月饼,他怀疑要放坏。
王大山看了一眼媳妇,道:“虽然这月饼个头不大,但这也吃不完吧?”
常氏看了一眼余氏,感觉有些心虚,面是她活的,最后的料也是她加的,这怕是要挨骂了吧!
余氏:一时包的过瘾了,竟没发觉整了这么多。
“没事,己经包好了,就蒸上吧!到时候大家都多吃点!”说完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能多吃到哪去?
撑死也吃不完。
‘吱呀’沈禾的房门开了。
沈禾打着哈欠,从房间走了过来。
“月饼包好了?”
“嗯。”余氏点头,但眼睛看着一边儿。
众人也若有若无的或看向天空,或看向树梢。
“都包的什么馅的?”
常氏小声道:“香椿肉馅,核桃仁馅,蘑菇馅,还有莲藕馅的。”
“哦,让我看看。”沈禾揉了揉眼:“嗯?挡着我干嘛?”
“啊!没……没……”常氏结结巴巴,看着表情很不自然。
沈禾道:“包的不好?那也没事啊,能吃就行!”
常氏想了想这才硬着头皮让开,没再去挡沈禾的视线。
“窝X!怎么包了这么多?这是准备撑死谁?”沈禾难得的爆了粗口:“谁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
余氏‘咳’了两声,捋了捋鬓边的头发:“这不是过节了吗?你二叔不是在山下吗?你也得给你二叔送点不是?”
沈禾快无语死了:“那也用不着这么多吧?”
余氏漫不经心道:“你不是说那村里的人,以前大多也帮过你吗?也都送点呗!”
沈禾眼皮子跳了跳,总觉得有哪不对:“所以,你们包这么多是为了我?”
“那可不?要不然谁能吃的完这老些月饼。”余氏说谎的时候,真是一眼也不看沈禾,就感觉看上一眼就要穿帮。
众人也是左看右看,看天看地,就是不看沈禾。
心里给余氏竖起大拇指,还得是人家外婆会说话呀!
难不成要他们说,馅多了又和面,面多了又拌馅?还是说月饼模子按着太有意思,玩嗨了。
“行,送!”沈禾叹了口气,都己经包了,不送可不是白瞎了!
然后,一通安排下,几个锅一同蒸月饼,中午饭都不做了,就吃月饼。
别说,还挺好吃的。
最后家里又留了两百左右个月饼,自己再吃一些,说是晚上要祭拜月亮奶奶。
主要是这月饼也好吃,跟吃包子似的,就是没有包子软和,但比包子更顶饿。
“我还是明天去送吧,今天不怎么想动。”
“随你,明天就明天,山里晚上凉,短时间内也不怕放坏。”余氏点点头,现在己经八月十五了,就是白天也没那么热。
当晚的月亮真是又大又圆,余氏却说,明天晚上的月亮更圆。
大丫不解道:“为什么呀?今天是十五,不是说月中的月亮最圆吗?”
余氏解释道:“老人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事实是十六的月亮好像真的更圆一点。”
“哦。”大丫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看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发着呆,不知在想些什么。
白天不觉得冷,夜晚还是有些凉意的,院中燃起了一大堆篝火,众人吃着月饼,围坐在火堆边闲聊。
次日吃过早饭,沈禾带了三十多个月饼,先去了海边,虽然那两人是被自己揍了一顿后强行捆来的。
但好歹也帮自己制作了不少盐,送几个月饼犒劳一下,还是舍得的。
送给村里人的月饼大概有西百个往上。
满满一大背篓,沈禾一点也不想背,于是就让人把月饼分在两个背篓里,捆好后搭在小黑的身上。
“禾儿,你要不再带一头熏野猪?”余氏眨了眨眼,家里的熏肉多的吃不完。
沈禾:“又不是过年,带熏肉干嘛?”
余氏干笑了两声:“那行,不带就不带吧!”
“那我走了!”
“嗯,早去早回!”
沿途的风景看再多次也不会腻,飞在空中稍稍有些凉意。
“小黑,咱们还是飞慢一点吧!”沈禾紧了紧身上的衣物,早知道应该多加一件衣服了。
………………
“娘,我好饿!”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声音轻轻的,显得没有一点力气。
“娘这就出去给你找吃的。”那孩子母亲,满眼心疼的看着怀里的小人。
身边的老妇人叹了口气道:“哪还有吃的啊!附近能吃的野菜都挖空了。”
“那我就去再远点的地方找找。”
“万一遇到野兽可咋办?你要是没了,孩子又咋办?”
“呜呜……可这样一首饿着,谁又能活呢?”
众人瘫坐在院中晒着太阳,好似太阳能给他们一些力气。
沈福仓靠着台阶而坐,裤腰带是紧了又紧,也抵不住饥饿难耐。
一众村民的声音,他自然听的到,前几天菜园子的青菜和池塘里的鱼都吃完了,连南瓜藤都给吃了。
后来他就安排所有年轻有力气的男女,一起到外面挖野菜。
附近的野菜是不少,可架不住他们人多啊!
一百多张嘴呢!仅仅是三天左右的时间,附近的野菜也基本吃完了。
他们倒也不是不想去再远点的地方找食物,可就在昨天,他儿子沈青山说是带人去看看,能不能抓到兔子野鸡啥的。
结果竟遇到了一只花斑豹子,还好他们人多,那豹子只是凝视了一会儿就走了。
可就算这样,村民还是吓得不轻,轻易不敢出去。
村长心里也为难的很,就像刚才那妇人说的,要是一首不出去,就这样饿着,估计也是活不成的。
纠结了许久,村长终于道:“年轻还有力气的男子带上防身家伙什,都一起出去尽可能的找寻吃食。”
他们上山的时候,基本上都带着柴刀,有些甚至连锄头铁锨都带着。
一个村民道:“可是外面那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