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我爹,我造朱元璋的反

第39章 倭洲开矿 残元犯边

加入书架
书名:
朱元璋是我爹,我造朱元璋的反
作者:
zhu事顺利
本章字数:
13600
更新时间:
2025-05-15

朱大方在应天收到朱棣征服倭国的捷报,又获系统丰厚奖励,心中对大明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宏伟的规划。他深知,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丰富的资源支撑,而新纳入版图的倭洲,或许潜藏着无尽的宝藏。

朱大方思索着如何进一步挖掘倭洲的价值,目光落在了系统商城上。他果断花费100万积分,从系统商城里兑换出一支专业探矿队。这支探矿队成员皆是经验丰富、技艺精湛之人,配备着各种先进的探测设备,这些设备对于大明来说,无疑是超越时代的神器。

朱大方传下密旨,详细指示朱棣做好接应与配合探矿队的相关事宜。密旨中着重提到,要安排之前俘虏的倭国士兵参与后续可能的采矿工作。朱棣接到旨意后,不敢有丝毫懈怠,迅速筹备相关事宜。

探矿队抵达,筹备工作紧锣密鼓

不久后,探矿队穿越茫茫大海,顺利抵达倭洲。朱棣亲自迎接,他看着这支装备奇特的队伍,心中充满期待。探矿队领队李阳,是个身材魁梧、目光坚毅的中年男子,他向朱棣详细介绍了探矿队的人员构成、设备功能以及初步的探矿计划。

朱棣随即安排了一处安全且便于调度的营地,供探矿队驻扎。同时,按照朱大方的旨意,从之前俘虏的倭国士兵中挑选出身体强壮、服从命令的数千人,组建了一支采矿预备队伍。这些俘虏士兵,经过这段时间的关押与思想教化,大多己对大明的强大有了深刻认识,反抗情绪大幅降低。

朱棣对这些俘虏士兵训话道:“尔等之前与我大明为敌,如今战败被俘。但今有圣上仁慈,给你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参与采矿工作,为大明效力,不仅可保你们性命无忧,表现良好者,日后还有重获自由的可能。”俘虏士兵们听闻,心中虽有忐忑,但也看到了一丝希望,纷纷跪地表示愿意听从调遣。

探矿队稍作休整后,便与朱棣派出的熟悉倭洲地形的向导会合,开始了紧张的探矿工作。他们分成多个小组,携带先进的探测设备,深入倭洲的山川、森林、荒原等地。这些设备能探测到地下深处的矿物反应,发出奇特的信号和光芒。

探矿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倭洲地形复杂,山峦起伏,丛林茂密,给探测带来诸多困难。有些地方地势险峻,设备搬运艰难;丛林中瘴气弥漫,毒蛇猛兽横行,威胁着队员们的生命安全。

在一次深入山区的探测中,李阳带领的小组遭遇了山体滑坡。巨石滚滚而下,情况万分危急。李阳大喊:“大家稳住,找掩体躲避!”队员们迅速寻找巨石、树木等掩体躲避。幸运的是,由于反应迅速,小组无人伤亡,但部分设备被滚落的巨石砸坏。李阳看着损坏的设备,眉头紧皱,但他很快镇定下来,指挥队员修理设备,继续前行。

经过数天艰难探寻,终于在一片山谷中,探测设备发出强烈信号。李阳激动地喊道:“有发现!可能是大型矿脉!”队员们围拢过来,看着设备上的数据,眼中满是喜悦。他们迅速展开更细致的探测,确定此处极有可能蕴藏着丰富的铁矿。

几乎与此同时,另一支位于倭洲北部的探矿小组也传来喜讯,他们发现了疑似金矿的矿脉迹象。紧接着,在倭洲西部,又有小组探测到银矿的存在。消息接连传回朱棣营帐,朱棣大喜过望,立刻派人将消息快马送回应天,向朱大方汇报。朱大方得知后,龙颜大悦,传旨嘉奖探矿队,并指示朱棣做好后续保护与开采准备工作。

朱棣按照旨意,一方面加强对发现矿脉区域的警戒,安排重兵把守,防止有人破坏;另一方面,着手筹备多矿种开采工作。他召集各方工匠、劳工,搭建临时工坊,针对不同矿种打造专门的开采工具。同时,命令后勤部门筹备充足的粮草、物资,保障采矿工作顺利进行。

对于参与采矿的俘虏士兵,朱棣安排专人对他们进行分类培训,根据不同矿种的开采特点,教导他们如何使用相应的开采工具,以及采矿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这些俘虏士兵学得认真,他们知道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在筹备开采期间,也并非事事顺遂。当地一些倭洲百姓对采矿工作心存疑虑,担心会破坏他们的家园和风水。部分百姓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煽动下,试图阻拦采矿筹备工作。朱棣得知后,亲自前往安抚百姓。

他对百姓们说:“各位父老乡亲,圣上对倭洲关怀备至,开采矿脉是为了让倭洲更好地发展。所得资源,一部分会用于倭洲建设,改善大家的生活,修建道路、桥梁,建造学堂;另一部分则用于增强大明国力,保境安民。大明强盛了,倭洲百姓也能安居乐业。”百姓们听了朱棣的话,心中的疑虑逐渐消除,一些原本阻拦的百姓甚至主动加入到筹备工作中。

一切准备就绪后,铁矿、金矿和银矿的开采工作正式启动。天还未亮,俘虏士兵们便在监工的带领下,扛着工具前往各自对应的矿脉所在地。

铁矿开采现场,随着一声声号子响起,开采工作有序展开。有人负责挖掘矿石,有人负责搬运,有人负责将矿石破碎。李阳和探矿队成员在矿洞中指导开采,确保开采过程科学合理,不浪费资源,同时保障开采安全。

金矿开采相对更为精细,工匠们教导俘虏士兵如何小心翼翼地挖掘含金矿石,避免对矿石造成过度破坏,影响金的提炼纯度。在银矿开采处,同样是一片忙碌景象,开采出的银矿石被迅速运往临时冶炼点。

朱棣则时常到各个矿场巡视,检查工作进展,慰问劳作的士兵和百姓。在开采过程中,不同矿种遇到了各自的技术难题。铁矿矿石硬度超出预期,普通工具开采效率低下;金矿矿石的提炼方法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金的产出率;银矿矿脉分布复杂,增加了开采难度。

朱棣召集工匠和探矿队成员针对不同问题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对于铁矿,李阳提出利用炸药爆破的方法,但要精确控制炸药用量,避免对矿脉造成破坏。工匠们根据李阳的建议,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掌握了合适的炸药用量和爆破方式,开采效率大幅提高。对于金矿,大家集思广益,改良了提炼工艺,提高了金的纯度和产出量。针对银矿,探矿队重新绘制矿脉分布图,指导开采人员沿着矿脉走向精准开采,解决了开采难题。

随着开采工作的推进,大量铁矿石、金矿石和银矿石被挖掘出来。铁矿石堆积如山,金矿石在阳光下闪烁着的光泽,银矿石也散发着独特的金属质感。朱棣安排专人负责统计各矿种产量,同时组织运输队伍,将开采出来的矿石运往指定地点,进行初步冶炼。

在临时搭建的冶炼工坊里,针对不同矿石的冶炼工作同步进行。冶炼铁矿的熔炉中,炉火熊熊燃烧,工匠们将铁矿石放入熔炉,运用大明先进的冶炼技术,将其熔炼成铁水,经过多次提炼,一块块成型的铁锭被铸造出来。

金矿冶炼工坊内,弥漫着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工匠们采用特殊的冶炼方法,将金矿石中的杂质去除,提炼出纯度极高的黄金。看着那一块块闪耀着金色光芒的金锭,众人心中满是喜悦。

银矿的冶炼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经过多道工序,银矿石被炼制成银锭,在工坊内整齐排列,散发着柔和的银光。

朱棣看着这些不同种类的金属锭,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这是倭洲发展的希望,也是大明国力增强的基石。朱棣将多矿种开采和冶炼的情况再次向朱大方汇报,朱大方得知后,对参与工作的所有人进行嘉奖。同时,朱大方指示朱棣,要继续扩大开采规模,提高冶炼技术,争取将倭洲打造成为大明重要的资源产地。

朱棣接到旨意后,一方面增加各矿种采矿和冶炼的人手,从大明内地招募更多有经验的工匠和劳工前往倭洲;另一方面,派人到大明各地学习先进的冶炼技术,引进更高效的冶炼设备。

随着时间的推移,倭洲的多矿种开采和冶炼工作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铁锭、金锭和银锭被生产出来,除了满足倭洲本地建设需求外,大量金属锭被运往大明内地。铁锭用于制造兵器、农具等,增强了大明的军事和农业实力;金锭和银锭充实了大明的国库,为大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在多矿种开采的带动下,倭洲的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围绕着采矿和冶炼,一系列相关产业应运而生。道路上运输物资的车辆络绎不绝,酒馆、客栈等服务业也蓬勃发展,倭洲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倭洲沉浸于多矿种开采与冶炼的繁荣浪潮,经济蓬勃发展的关键时刻,北方边境却如阴霾笼罩,传来了令朱大方怒发冲冠的噩耗。

为民一年,彼时明初的残元势力虽己式微,但仍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除了盘踞在今内蒙古东北部、辽宁一带的哈剌章与乃儿不花势力,在西北的甘肃、宁夏部分地区,有王保保的残余力量;在漠北草原深处,还有一些散落的蒙古部落,他们相互呼应,妄图趁着大明将部分精力置于倭洲事务,对大明边境发动大规模侵袭,企图恢复元朝的统治。

朱大方在应天听闻此消息,龙颜瞬间震怒,猛地一拍桌案,桌上的茶杯都被震得跳了起来,茶水飞溅。“这些不知死活的残元余孽,竟敢在我大明边境肆意妄为,简首是欺人太甚!”朱大方深知,若不将这股残元势力连根拔除,北方边境将永无宁日,大明的根基也将受到动摇。

深思熟虑之后,朱大方毅然决定派遣全面换装的第3集团军奔赴北方边境,下达了务必全歼所有残元势力,并将他们的势力范围全部纳入大明版图的铁血命令。第3集团军全员配备军工厂精心生产的95式自动步枪,这款先进武器犹如赋予士兵们的神兵,在战场上能爆发出强大的火力。为使部队战斗力更上一层楼,朱大方不惜斥巨资,花费2000万积分从系统商城果断兑换10辆配备专业士兵的09式轮式步兵战车。

09式轮式步兵战车堪称战场上的猛兽,配备30毫米机关炮、7.62毫米并列机枪以及红箭 - 73D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火力网密不透风。其公路行驶速度可达100千米 / 小时左右,转向犹如灵动的猎豹般灵活,通过性更是卓越,在广袤的草原上,能如疾风般快速部署与机动,无疑是克制残元骑兵的不二法宝。不仅如此,朱大方还将之前系统奖励的10辆虎式坦克一同派往北方边境。这些虎式坦克宛如移动的钢铁堡垒,装甲坚如磐石,火炮威力震天,定能在战场上给予敌人毁灭性的打击。

朱大方一脸肃杀地召见第3集团军司令苏烈,目光如炬地说道:“苏烈,此次派你率部出征,乃是关乎大明边境安危、国家兴衰的重任。残元势力在边境烧杀抢掠,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你务必全歼所有残元势力,将他们盘踞之地尽数纳入我大明版图,扬我大明无上军威,保境安民。若有半点闪失,军法绝不留情!”苏烈神情庄重,单膝跪地,声若洪钟地回应:“陛下放心,末将愿以死效命,定将残元势力彻底诛灭,拓展大明疆土,还边境百姓太平盛世!”

苏烈领命后,雷厉风行地整军出发。第3集团军如一条钢铁洪流,浩浩荡荡向北奔腾而去。95式自动步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冷峻的金属光泽,仿佛在向敌人宣告死亡的降临。09式轮式步兵战车和虎式坦克宛如巨兽,气势磅礴,所经之处扬起遮天蔽日的尘土。一路上,士兵们士气高昂,震天的口号声响彻云霄,他们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无畏的勇气。

在行军途中,苏烈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一面派出多路精锐侦察兵,如鬼魅般潜入残元势力盘踞的各个区域,收集详细的情报,包括敌军的兵力部署、营地位置、补给路线以及将领的作战风格等;一面与当地的明军旧部和熟悉地形的向导取得联系,深入了解当地的山川地貌、气候条件等信息,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充分准备。

数日后,大军抵达北方边境。苏烈仔细研读侦察兵带回的情报,发现王保保的残余力量在甘肃、宁夏一带依托山川地势,建立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易守难攻。而哈剌章与乃儿不花的势力则在内蒙古东北部及辽宁一带,以草原为依托,骑兵机动性极强。漠北深处的散落蒙古部落虽较为分散,但他们熟悉草原环境,擅长游击战术。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苏烈陷入了沉思,一个全面而细致的作战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形。

苏烈决定兵分三路,针对不同的残元势力采取不同的战术。东路军由副将李明率领,配备3辆09式轮式步兵战车和3辆虎式坦克,以及三千手持95式自动步枪的精锐步兵,目标首指哈剌章与乃儿不花的势力。李明所率部队利用战车和坦克的机动性,在草原上迅速穿插,寻找敌人的薄弱环节,采用突袭和包抄的战术,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中路军由苏烈亲自统领,带领5辆09式轮式步兵战车、5辆虎式坦克以及五千步兵,向王保保残余力量所在的甘肃、宁夏地区进发。中路军面对的是坚固的防御工事,苏烈制定了稳扎稳打的策略。先用火炮对敌军的防御工事进行地毯式轰炸,随后步兵在战车和坦克的掩护下,逐步推进,逐个拔除敌人的据点。

西路军则由参谋长张华带领,配备2辆09式轮式步兵战车、2辆虎式坦克和两千步兵,深入漠北草原,对付那些散落的蒙古部落。张华深知蒙古部落的游击战术,他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建立多个坚固的营地,作为据点,逐步压缩敌人的活动空间,然后利用侦察兵的情报,对敌人进行精准打击。

东路军则在副司令李明的带领下,如同一把利刃,迅速插入哈剌章与乃儿不花的势力范围。哈剌章与乃儿不花得知明军来袭,匆忙集结骑兵准备迎战。他们仗着对草原地形的熟悉,企图以骑兵的机动性冲散明军的阵型。

然而,李明早有准备。当残元骑兵如潮水般涌来时,李明一声令下,3辆09式轮式步兵战车迅速前出,30毫米机关炮和7.62毫米并列机枪同时开火,瞬间在敌军骑兵群中掀起一阵血雨腥风。虎式坦克也不甘示弱,88毫米主炮发出怒吼,炮弹准确地落在敌人的密集处,炸得敌人人仰马翻。

哈剌章与乃儿不花见状,急忙指挥骑兵改变战术,试图从侧翼迂回包抄。李明冷静应对,命令步兵迅速组成方阵,以95式自动步枪的强大火力形成一道弹幕,阻挡敌人的迂回。同时,战车和坦克灵活转向,继续对敌人进行打击。

在激烈的战斗中,明军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优势,将残元骑兵死死压制。哈剌章与乃儿不花见势不妙,试图逃跑。李明怎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骑兵,在后面紧追不舍。最终,哈剌章在逃跑途中被明军追上,当场被斩杀,乃儿不花则被生擒。东路军大获全胜,成功消灭了这股残元势力,控制了内蒙古东北部及辽宁一带的区域。

中路军在苏烈的带领下,来到了王保保残余力量盘踞的甘肃、宁夏地区。这里山峦起伏,敌军的防御工事依山而建,十分坚固。苏烈先命令部队在远处扎营,避免敌人的突袭。

随后,苏烈仔细观察敌军的防御布局,发现敌人的防御重点集中在正面,两侧相对薄弱。于是,苏烈决定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先让一部分步兵在正面佯装进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同时命令5辆09式轮式步兵战车和5辆虎式坦克悄悄迂回到敌人的侧翼。

当正面的佯攻吸引了敌人的大部分兵力时,苏烈一声令下,侧翼的战车和坦克突然发动攻击。09式轮式步兵战车的30毫米机关炮对着敌人的防御工事猛烈开火,虎式坦克则用88毫米主炮摧毁敌人的火力点。在强大的火力打击下,敌人的侧翼防线瞬间崩溃。

苏烈趁机指挥中路军全面进攻,步兵们在战车和坦克的掩护下,奋勇向前。王保保的残余力量虽进行了顽强抵抗,但在明军的强大攻势下,逐渐力不从心。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中路军成功突破敌人的防线,歼灭了王保保的残余势力,将甘肃、宁夏部分地区纳入大明版图。

西路军在张华的带领下,深入漠北草原。面对散落的蒙古部落,张华深知不能急于求成。他先在草原上建立了多个坚固的营地,营地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防御网络。

然后,张华派出大量侦察兵,对蒙古部落的活动范围进行全面侦察。一旦发现有蒙古部落的踪迹,侦察兵迅速回报,张华则根据情报,指挥部队进行精准打击。

在一次行动中,侦察兵发现了一个较大的蒙古部落营地。张华立即带领部队悄悄靠近,在距离营地不远处,他命令2辆09式轮式步兵战车和2辆虎式坦克做好攻击准备,步兵则分成多个小队,从不同方向包抄过去。

当一切准备就绪,张华一声令下,战车和坦克率先发动攻击。30毫米机关炮和88毫米主炮的轰鸣声打破了草原的宁静,炮弹在敌人的营地中爆炸,火光冲天。蒙古部落的人还没反应过来,就陷入了一片混乱。步兵们趁机发起冲锋,手持95式自动步枪,对敌人进行扫射。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这个蒙古部落被成功剿灭。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路军通过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逐步清剿了漠北草原上的各个散落蒙古部落,将这片广袤的草原也纳入了大明版图。

三路大军在苏烈的指挥下,成功消灭了明初的所有残元势力,将他们的势力范围全部纳入大明版图。苏烈整顿军队,押解着乃儿不花等俘虏,凯旋而归。

朱大方得知全歼所有残元势力并成功拓展版图的消息后,龙颜大悦。他亲自在皇宫大殿接见苏烈及全体将士,对他们进行了丰厚的嘉奖。大殿上,朱大方高声说道:“苏烈及第3集团军的将士们,你们以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大明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你们不仅消除了残元势力的威胁,还大大拓展了我大明的疆土,你们是大明的英雄,是国家的骄傲!”

经此一役,大明北方边境彻底安定,新纳入版图的区域资源丰富,朱大方开始谋划着如何对这些地区进行有效治理和开发,以进一步增强大明的国力。而倭洲的多矿种开采与冶炼工作也在持续推进,源源不断的资源运往内地,为大明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朱大方站在皇宫的城楼上,俯瞰着大明广袤的山河,心中思索着如何借助这些优势,进一步提升大明的国力,让大明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