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饭馆的养夫日常

第68章 味觉乡愁

加入书架
书名:
古代小饭馆的养夫日常
作者:
嘎嘎微
本章字数:
7110
更新时间:
2025-06-24

秋雨淅淅沥沥下了三天,清茗轩后院的竹叶被洗得发亮。

魏媛媛坐在账房里,指尖轻轻敲打着桌面,目光落在窗外被雨水模糊的远山。

玉赜溪离京己有半月,除了杜衡偶尔提及的只言片语,再无其他消息。

"东家!"阿柴的声音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京城来人了!"

魏媛媛手中的笔啪嗒掉在账本上,溅起几滴墨汁。

她匆忙起身,差点带翻了椅子:"是...玉府的人?"

"不是,"阿柴摇摇头,"是'和丰楼'的伙计,说是有要事相商。"

魏媛媛松了口气,却又莫名有些失落。

整理好衣裙,她快步走向前厅。

一个风尘仆仆的年轻伙计正在喝茶,见她进来连忙起身行礼。

"魏姑娘,小的是'和丰楼'派来的。"伙计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周掌柜特意让小的快马加鞭送来。"

魏媛媛接过信,拆开火漆。信纸是上好的宣纸,触手细腻,还带着淡淡的沉香。

她展开细读,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原来"和丰楼"承接了几场王爷府的宴席,宾客们对之前她提供的竹盐和调味料赞不绝口,周掌柜想大量采购,还特别询问有没有方便运输的便携装。

"周掌柜要得很急?"她折好信纸问道。

"可不是嘛!"伙计擦了擦汗,"三日后就是忠勇王府的赏菊宴,王爷点名要'竹盐焗鸡',可咱们库存的竹盐都快用完了。周掌柜说,价钱好商量,只求姑娘尽快发货。"

魏媛媛思索片刻:"你且休息一晚,明日我备齐货物,你再带回去。"

送走伙计,她立刻召集人手开会。

竹盐库存充足,但周掌柜要的"便携装"却是个新课题。

现有的竹筒包装虽精致,但长途运输容易受潮,且分量太重。

"姐,我记得你前阵子提过'脱水'的法子?"魏婧婧突然说道,"就是把酱料晒干成块,用时再泡开?"

魏媛媛眼前一亮。

是啊,怎么忘了这个!

她曾在现代见过各种脱水调味包,轻便易存,正适合长途运输!

"阿柴,去库房取些竹盐和香料来;姐,帮我准备几个浅盘;娘,您熬的骨汤还有吗?"她一连串地吩咐下去,撸起袖子就往厨房走。

接下来的半天,魏媛媛像着了魔似的在厨房里试验。

她将骨汤与竹盐、香料按比例混合,倒入浅盘,放在炭火上慢慢烘干。第一盘火候过了,成品焦黑发苦;第二盘温度不够,半天都没干透;第三盘终于成功,得到了薄如蝉翼的金黄色脆片。

"尝尝看。"她掰下一块递给魏婧婧。

魏婧婧将脆片放入热水中,不一会儿就化成了香气扑鼻的高汤。

她啜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起来:"鲜!比现熬的也不差!"

魏媛媛又试验了几种配方:麻辣味的加入花椒和野山椒粉;酸甜味的掺入山楂和蜂蜜;甚至还有专门配羊肉的,加了孜然和茴香。

每做好一种,她都仔细记录比例和工艺,确保可以批量生产。

夜深人静时,魏媛媛独自在灯下设计包装。

她用油纸折成小袋,每袋装一人份的调料,外面再套上竹膜防潮。

包装正面印着"清茗"二字,背面则简单标注用法。

"东家,还没歇息?"杜衡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端着碗热腾腾的汤药,"公子嘱咐过,要盯着您按时服药。"

魏媛媛这才想起自己前日染了风寒,杜衡特意配了药。

她道谢接过,一饮而尽,苦得首皱眉。

"杜先生请看,"她指着桌上的样品,"这样可符合长途运输的要求?"

杜衡仔细检查了脱水调味包,又尝了尝复水后的汤料,赞叹道:"姑娘巧思!此物轻便耐存,正合商队携带。"他顿了顿,"不过...竹膜易破,何不用蜡密封?"

"蜡?"魏媛媛一怔,"那不是更易融化?"

"用蜂蜡混以少量松脂,"杜衡解释道,"既防水又不易软化。公子在京中的商号常用此法保存药材。"

又是玉赜溪的主意。

魏媛媛心头微热,仿佛他虽在千里之外,却依然在默默指点她。

她连夜试验杜衡的建议,果然效果更佳。

第二天一早,魏媛媛就将二十斤竹盐和一百包脱水调味料打包妥当,交给"和丰楼"的伙计。

临行前,她特意塞给伙计一个小包袱:"这是新做的薄荷糖和枣泥糕,麻烦转交给周掌柜。若有机会...请代为打听玉公子的近况。"

伙计爽快地答应了,快马加鞭赶回京城。

魏媛媛站在官道上,望着马蹄扬起的尘土,心中五味杂陈。

接下来的日子,清茗轩全力投入脱水调味包的生产。

魏媛媛将后院一间闲置的仓房改造成烘干工坊,雇了六个村妇专职看管火候。

第一批产品除了供应"和丰楼",还被过往商队抢购一空。

"东家,这玩意儿太好卖了!"阿柴兴奋地清点着订单,"北边的马队订了二百包,说是冬天路上喝口热汤最舒坦!"

魏媛媛却不敢大意。

她深知产品质量是关键,亲自把控每一批原料的配比。

这天傍晚,她正在烘干房检查成品,魏婧婧匆匆跑来:"媛媛,京城又来人了!"

这次是"和丰楼"的二掌柜亲自前来,还带了周掌柜的亲笔信和...一个精致的锦盒。

"魏姑娘大才!"二掌柜拱手笑道,"您那调味包在王府宴上一炮而红,连王爷都赞不绝口!这不,周掌柜特意让小的来下长期订单,每月至少五百包!"

魏媛媛接过信细读。

周掌柜在信中极尽赞美之词,还附上了一份丰厚的定金。

信的末尾,一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玉公子曾来店品尝姑娘所赠点心,甚喜。特嘱转交此物。"

她强压住狂跳的心,打开那个锦盒。

里面是一方雪白的丝帕,角落绣着一朵精致的玉兰花,花蕊处用银线绣着个小小的"溪"字。

帕子散发着淡淡的沉香味,与周掌柜信纸上的如出一辙。

"玉公子...可还安好?"她轻声问,手指不自觉地抚过丝帕。

二掌柜会意一笑:"公子一切安好。贵妃娘娘凤体己愈,公子前日还陪娘娘游了御花园呢。"

他压低声音,"这帕子是公子特意让小的带来的,说是...回礼。"

回礼?魏媛媛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他定是发现了那个藏在餐盒里的绣帕!

脸颊腾地烧了起来,她慌忙将丝帕收进袖中,假装镇定地继续谈生意。

送走二掌柜,魏媛媛迫不及待地回到房中,取出丝帕细细端详。玉兰花的绣工极为精细,每一片花瓣都栩栩如生,显然出自名家之手。

她将帕子贴近鼻尖,那股清冽的沉香让她想起玉府书房的味道,想起他专注写字时的侧脸...

"媛媛?"魏婧婧在门外轻唤,"杜先生找你商量新烘干炉的事。"

魏媛媛慌忙将丝帕藏入贴身的荷包,整理好表情出门。

杜衡正在后院等她,手里拿着一张图纸。

"姑娘请看,"他指着图纸上的结构,"这是公子在京中使用的烘干装置,热力均匀,效率更高。我己命人开始制作,三日内可完工。"

魏媛媛仔细研究图纸,发现这烘干炉设计巧妙,利用烟道余热,能同时烘干西盘调料,还节省柴火。

"杜先生,请代我多谢公子。"她真诚地说,"不知...公子可有信来?"

杜衡摇摇头:"公子事务繁忙,只传了口信,让我全力协助姑娘。"他顿了顿,"不过...前日收到云墨的飞鸽传书,说公子很满意姑娘准备的餐包,尤其是...那个夹层里的惊喜。"

魏媛媛耳根一热,连忙转移话题:"这烘干炉的烟道走向还需再斟酌..."

有了新设备,脱水调味包的产量大增。

魏媛媛又开发了几种新品:适合煮粥的"五谷香",专门配鱼的"姜豉鲜",甚至还有甜口的"桂花蜜"。

每种产品都附上详细的使用说明,包装上也烙着清茗轩的"魏"字印记。

这天清晨,魏媛媛正在仓库清点存货,阿柴兴冲冲地跑来:"东家!大生意!漕运衙门派人来,说要订两千包调味料,配发给各码头伙房!"

原来,王把总将清茗轩的脱水调味包推荐给了上级,漕运衙门尝过后,决定作为常备物资采购。

这是继军粮订单后,清茗轩接到的又一大单!

"东家,咱们是不是该涨价了?"魏婧婧小声提醒,"现在一包才卖五文钱,利润太薄。"

魏媛媛却摇头:"漕运兵丁常年辛苦,咱们不赚这个钱。保持原价,但质量要更上一层!"

她亲自挑选上等原料,又在每包调味料里多加了一味黄芪,能补气强身,最适合体力劳动者。

装货那天,她还特意写了一封信,请漕运衙门的差役转交给王把总,感谢他的引荐。

信送走后,魏媛媛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思来想去,她又提笔写了一封,详细介绍了黄芪的功效和用法。

这封信没有署名,但她知道,若王把总将信转呈上级,最终很可能会传到...那个人手中。

秋意渐浓,清茗轩后院的金桂开了,香气飘满整个院子。

魏媛媛站在桂花树下,望着远处官道上南飞的雁群,思绪飘向千里之外的京城。

不知那里的桂花是否也开了?不知他是否也会在花香中想起临江镇的点滴?

"媛媛,"魏婧婧走过来,手里捧着刚收到的信,"'和丰楼'又来信催货了,还说..."她压低声音,"玉公子前日去了酒楼,特意点了你做的枣泥糕。"

魏媛媛接过信,发现信纸角落印着若隐若现的玉兰暗纹——这与上次周掌柜来信用的纸一模一样。

她心头微动,仔细检查信封,果然在内侧发现一行极小的字迹:"京中桂花开,思竹叶清香。"

没有署名,但那熟悉的笔迹,她一眼就认出来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