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宇面沉似水,缓声道:“故去的魏忠贤和失踪成国公朱纯臣,还有东林党人以及被处死的冯铨、孙之獬、阮大铖和骆养性以及伏诛的东林党人,他们在全国各地的那些铺面,朕要你在一个月之内全部收归内廷。然后,朕要你组建一个‘万隆商行’,专门负责经营这些铺面。如果人手不够的话,你可以让曹公公帮你一起处理。”
说罢,朱文宇从案几上拿起一张图纸,递给王体乾,接着说道:“这是工部新研制出来的蜂窝煤和煤炉,你先在京畿地区试售一下,看看效果如何。等到来年开春之后,再考虑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王体乾恭恭敬敬地接过图纸,定睛一看,只见上面绘制着一种圆形的煤饼,煤饼中间有十二个孔洞,旁边还配着一个精致的铁制炉具,整个设计显得十分巧妙。
虽然王体乾对这蜂窝煤和煤炉的具体用途并不是很清楚,但他心里明白,这可是一个讨好皇帝的绝佳机会。于是,他连忙叩头道:“皇爷圣明啊!此物若能得以推行,必定能够造福国家和百姓,皇爷真可谓是爱民如子啊!我大明能有如此英明的君主,实在是万民之福啊!奴才这就去照办,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记住,"朱文宇的声音突然转冷,"此事若走漏半点风声,你知道后果。"
王体乾额头渗出冷汗:"奴婢明白,定当谨慎行事。"
待王体乾退下,朱文宇唤来贴身太监:"传户部尚书李起元。"
雪下得更大了,乾清宫的琉璃瓦上积了厚厚一层白絮。李起元踏雪而来,这位年过六旬的老臣须发皆白,面容清癯,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他行礼时,腰板挺得笔首,显出一股不同于寻常文官的刚毅之气。
“爱卿平身。”朱文宇面带忧色地挥了挥手,示意李起元起身并赐座。待李起元谢恩后,他紧接着问道:“陕西的灾情如今怎样了?”
李起元闻言,眉头紧紧皱起,面露难色地回答道:“回陛下,尽管吕钦差和朝廷己经竭尽全力进行赈灾,但延安府的情况依然十分严峻。那里持续降下大雪,寒冷异常,如今被冻死的百姓己经超过千人。而且,饥民们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不堪,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这样惨绝人寰的悲剧。”
朱文宇听后,不禁长叹一声,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悲悯之情。他默默地从案头拿起一份奏折,凝视片刻后,对李起元说道:“爱卿,你立刻从太仓再调拨十万石粮食过去。此外……”他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然后继续说道,“再带上五千个蜂窝煤和与之配套的煤炉,以帮助灾民抵御严寒。”
李起元面露疑惑:"陛下,这蜂窝煤是..."
朱文宇微微一笑,命人取来实物。只见那煤饼乌黑发亮,孔洞均匀排列,放在特制炉中,一点即燃,火势旺盛却少烟,此物一文钱三块煤,一夜暖到天明!
"妙啊!"李起元眼前一亮,"此物耐烧且价廉,寻常百姓也能用得起。陛下圣明!"
"朕会派人亲自押送,同时你也户部出些人随行,必须是爱卿信的过的人,让他们沿途向州县官员展示和宣传。"朱文宇意味深长地说。"
老臣何等精明,立刻领会其中深意:"老臣明白,定将此物优点广而告之。"
夜色渐深,雪停了,一轮冷月挂在中天。李起元告退后,朱文宇换上一身便装,在玄武卫的暗中护卫下,悄然出宫,来到西苑的一处僻静院落。
院内早有一人等候。见皇帝驾到,那人立刻单膝跪地:"臣卢象升,叩见陛下。"
月光如水,洒在这位年轻的户部贵州司主事身上,他的身形挺拔如松,宛如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他的面容刚毅如刀削斧凿,线条分明,每一处都透露出坚毅和果敢。
他的眉毛如利剑一般,斜飞入鬓,给人一种凌厉之感;眼睛则如同朗星,明亮而锐利,仿佛能洞悉一切。高挺的鼻梁下,嘴唇紧闭,显示出他的沉稳和内敛。下颌的线条坚毅有力,勾勒出他刚强的性格。
尽管他身着寻常的青袍,但却散发出一种凛然正气,令人不禁为之侧目。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左眉上那道寸许长的疤痕,如同一道闪电,为他的面容增添了几分悍勇之气。
“建斗,起来说话。”朱文宇面带微笑,亲切地唤着他的表字,“近来可好?中州那边饥荒赈济情况如何了?”
卢象升闻声,赶忙起身,他的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铿锵有力:“托陛下洪福,臣一切安好。中州那边的饥荒己经有所缓解,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朱文宇满意地点点头,示意卢象升坐下。他亲自斟了一杯茶,然后缓缓说道:“朕今日秘召你来,主要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交代于你。”他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朕准备让你负责押运十万石粮食以及蜂窝煤和蜂窝煤炉前往陕西,帮助吕钦差赈灾。”
卢象升微微一怔,随即明白了皇帝的意图。他郑重地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不辱使命,确保这批物资安全抵达陕西。”
朱文宇点点头,然后压低声音说道:“除此之外,朕还有一个任务要交给你。”他的目光凝视着卢象升,“朕命你以防范灾区出现流寇和匪徒为名,沿途招募流民,组建新军。”
卢象升眼中突然闪过一道精光,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轻声说道:“陛下是要……”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便被朱文宇打断。
朱文宇的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卢象升,语气坚定地说道:“朝局即将发生变化,朕需要数支完全听命于朕的军队。”他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你可以以团练的名义行事,但军饷将由内帑首接拨付,无需经过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