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我们现在最大的隐患在于大部分员工都不识字!”照顾村人倒是照顾了,一家老小都在帮他们家,他们希望的村人今年都多攒钱,明年修集资房的时候,让大家都能买上房。
王芳萍忧心忡忡的对老公说:“我们有空间,赚钱了,我宁愿赔钱让村人享受福利房。但他们必须要改变,我们照顾不了他们一辈子呀!”
“是呀!不能一直惯着他们,不然将来后患无穷。”宋晓东也发现这个问题,有好几个大爷大娘习惯不好,被厨房嫌弃。
“那怎么办?他们大多数大字不识几个,背店规都很勉强,我们还能怎样?”宋晓东明白老婆的担忧,可要改变乡亲真的很难。
“再难也得想办法!”她思索半天,对老公说:“晓东,既然他们看重钱,那我们就设立奖励机制,而且我们让他们学简单的知识,学对他们有用的知识。”
“那我们组织所有的领导开会,集思广益,看怎么办好这事。”
晚上十点,当所有人员到齐后,宋晓东说明情况,大家七嘴八舌的发言。
“可以每天教几个字,就是菜单上的字,不认字怎么当服务员,老是闹笑话。”领班第一个发言。
他早就想找老板反映。这些村里人勤快是勤快,可就是不认字,普通话也不标准。
“让他们练练刀法!菜切得一点不均匀。”厨师长提议。
“练习沏茶!”
“练习礼貌用语!”-----
人多力量大,十分钟不到,他们就想出了好几条办法,并且每个店里都先培训好专人,再由专人组织大家学习。
“我们每周设定一次简单的考试,以此来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考试通过的人就能获得20块钱的奖励,而没能通过的人则需要罚款5元。”王芳萍接着补充。
而一周一次的简单考试,让大家紧张又兴奋。
考试通过的人,不仅能获得20块钱的奖励,还能在赢得大家的一份尊重和认可。
而没能通过考试的人,则需要罚款5元,这既是对他们的鞭策,也是对他们的激励。这样的奖惩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
培训班的学习每天上班前进行,先做十分钟简单的后世广场操,然后背店规两遍,再就是一天七个字,就是店规上的一句话。
店规大家跟着背得滚瓜烂熟,现在结合着认,也没有那么难嘛!但大家都充满了热情,每天20分钟的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大家很开心。
“唉呀,想当年呐,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哪有机会让咱这老婆子去上学哟,可如今呢,竟然还有这么个好机会能学认字!”张大娘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嘿嘿嘿,看着家里那个调皮捣蛋的小子,平日里在我面前那叫嘚瑟,现在我这个老太婆也会认字了,她还嘚瑟啥!”她转头和一旁的李大妈唠起了嗑。
“是啊是啊,芳萍她可真是个活菩萨嘞!主动给我们工作,还教我们识字。我们可得好好珍惜这份福气啊,一定要努力加油学才行!”李大妈连连点头附和道。
“来来来,咱们继续练练走姿吧,下午这半个小时学本职工作的技巧,可不能马虎!”张大娘一边说着,一边整理着自已的衣服。
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他们还特意制定了一个政策,那就是前五名完成学习任务的人可以额外获得 20 元的奖励呢。
这下子大家的学习劲头就更足啦,一个个都摩拳擦掌的,恨不得马上考试。
“学完店规之后就接着学菜名,尽量挑选那些简单易懂的,都是些他们平时比较熟悉的菜品名字,这样他们学起来也会快一些嘛。”宋晓东严肃地吩咐着,毕竟大家来这里学习可不是为了去考什么状元,只要能够认识字并且愿意用心学,那就是一种进步啦。
“欢迎光临!客人您这边请!”李大妈身着整洁的工作服,满脸微笑地迎接着走进店里的客人。那热情的模样,仿佛一下子就让整个店铺都变得格外温馨起来。
“咦?我发现你们店变化好大啊!”一名食客出差了几天,再次来到这家火锅店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店里的摆设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但是却给人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呢。
好像是多了一份书卷气,又像是多了一丝对生活的热爱,总之就是让人觉得特别舒服。
“是吗?我咋没发现呢?”领班满脸疑惑地问道,眼中透露出一丝不解与好奇。
食客的目光缓缓转了一圈,经过一番细致的观察后,他终于发现不。
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她倒茶更专业了,每一个动作都仿佛经过了无数次的练习;而且她的普通话也好听不少,不再那么别扭了,让人听了格外舒适。”
“不至于吧?几天就变化那么大?”领班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毕竟他每天都和这些人打交道,却从未察觉到有这样显著的变化。然而,事实摆在眼前,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已的认知。
确实,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
在待人接物方面,他们也变得井井有条,不再像之前那样紧张拘谨。
感受到了学习带来的好处之后,大家学起来更是劲头十足,甚至还有一些年轻人提出一次多教几个字的要求。
然而,王芳萍却坚决反对这个提议:“那可不行,如果一下子教太多,其他员工可能会感到吃力,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有可能因此而放弃学习。”
她的目标是让所有人都能够摆脱文盲的状态。
“你们应该明白,未来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我们的火锅店不可能永远开下去。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知识,才能掌握真正的本领,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立足。”她进一步解释道。
听到这些话,大家不禁陷入了沉思。
“啊?难道我们不能在这里干一辈子吗?如果不在火锅店工作,我们又能去哪里呢?”
众人纷纷议论开来。
此时,领班站出来鼓励大家说:“只要我们都认真对待这份工作,努力经营好这家火锅店,让它持续发展壮大,我们就能够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所以,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这番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对啊!只要火锅店能够一直开下去,我们就能一直拿到工资!我可不想要再回到农村老家过那种苦日子。”宋二娃恍然大悟地说道。
因为这插曲,所有的人都有了忧患意识了,火锅店不光是老板的,更是和他们自已息息相关。这是他们不曾想到的的是意外之喜。
塑封机终于送到了宋晓东的手中。他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终于可以扩大生产了。
"晓东,我们行动起来!你全权负责,我在家看孩子,做好后勤保障!" 王芳萍兴奋地说。
“好的!你放心!前期工作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宋晓东点了点头。
“现在就是熬制底料,加工成袋,塑封好。再有就是考察加盟商。”这些他都心中有数,而且早有专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