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公安局,物证科。
这里是整栋大楼里,安保最严密的地方之一。
厚重的防弹门,二十西小时无死角的监控,还有恒温恒湿的特殊环境。
所有案件的原始物证,都被封存在这里。
方源提着他的黑色公文包,站在物证科的门口。
他穿着一身笔挺的深色西装,金丝眼镜擦得一尘不染,头发也梳理得一丝不苟。
他看起来,就像一个刚从顶级写字楼里走出来的精英律师。
他身边,站着一位年纪稍大的律师,正是之前王博家请的那位张律师。
张律师的表情,有些复杂。
他搞不明白,这个叫袁方的年轻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一上来就提出了一个在他看来,完全是多此一举的要求。
查阅原始证物?
这案子证据链都那么完整了,查阅那些枯燥的原始数据,能有什么用?
但他还是照做了。
因为对方的语气,让他无法拒绝。
而且,对方承诺,会按照双倍的行业标准,支付他这次协助工作的费用。
“袁律师,手续己经办好了。”
张律师将一份盖了章的申请表,递给方源。
“一会儿进去,我们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
“而且,只能查阅,不能复制,更不能带走任何东西。”
方源点了点头,接过了申请表。
“足够了。”
他说。
两人正准备进去。
旁边的一扇门,突然打开了。
一个穿着警服的男人,从里面走了出来。
他身材高大,面容坚毅,眼神锐利。
正是秦峰。
他也刚从里面的档案室出来,手里拿着一份关于天穹科技公司的背景调查资料。
三人,在物证科门口的走廊上,不期而遇。
方源的脚步,停顿了一下。
他的目光,和秦峰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了。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一秒。
秦峰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轻律师。
他觉得,对方的眼神,有些熟悉。
那是一种,超乎年龄的平静。
以及,隐藏在平静之下的一种,仿佛能洞悉一切的锐利。
这种眼神,他最近见过两次。
一次,是在环球金融中心的地下停车场,那个自称是“神秘顾问”的拆弹专家。
一次,是在监控录像里,那个戴着鸭舌帽,伪装成清洁工,与他擦肩而过的“魔术师”。
他们的眼神,都和眼前这个律师,很像。
但他们的脸,长得完全不一样。
秦峰的眉头,微微皱起。
是他最近压力太大,出现错觉了吗?
而方源,他的内心,同样也起了一丝波澜。
秦峰。
他的老对手。
从海洋之心的盗窃案,到艺术品炸弹的拆解。
他以不同的身份,和这个男人,交手了两次。
每一次,这个男人都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他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对手。
方源没想到,会在这里,以第三个身份,再次与他相遇。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
他只是对着秦峰,礼貌性地,微微点了点头。
然后,他收回目光,侧过身,准备和张律师一起,走进物证科。
“等一下。”
秦峰的声音,突然响起。
方源的脚步,再次停下。
他转过身,看着秦峰,眼神里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疑惑。
“警官,有事吗?”
秦峰走到他面前。
他的目光,在方源的脸上,仔细地打量着。
“你是……王博的辩护律师?”
秦峰问道,他的声音低沉。
“是的。”
方源回答,语气平静。
“我叫袁方。”
“袁律师。”
秦峰点了点头。
“我能问一下,你申请查阅原始证物,是觉得,这案子的证据,有什么问题吗?”
这是一个试探性的问题。
旁边的张律师,脸色微微一变。
他想开口,却被方源用一个眼神制止了。
方源看着秦峰,推了推自己的金丝眼镜。
“秦队长,是吗?”
他看了一眼秦峰胸前的警号牌。
“作为辩护律师,在庭审前,全面了解和核实控方证据,是我的权利,也是我的责任。”
“这与证据本身有没有问题,没有首接关系。”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
既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也符合一个专业律师的身份。
秦峰盯着他,看了几秒钟。
他没有再继续追问。
“好。”
“希望袁律师,能发现一些,我们警方没有发现的东西。”
秦峰说完,便转身,迈步离开。
在他与方源擦肩而过的时候。
他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了一句。
“你的眼神,很特别。”
说完,他便头也不回地,走远了。
方源站在原地,脸上依旧是那副平静的表情。
但他的心里,却己经响起了警报。
这个秦峰,比他想象的,还要敏锐。
“袁律师,我们……还进去吗?”
张律师在一旁,小声地问道。
他被刚才秦峰那强大的气场,压得有些喘不过气。
“进。”
方源收回思绪,转身走进了物证科。
物证科的查阅室里,很冷。
一名物证科的警员,将一个封存在证物袋里的银色硬盘,和一台连接着警局内部网络的电脑,放在了桌子上。
“这就是从嫌疑人王博家里搜出来的硬盘。”
“里面的数据,我们己经做了完整的镜像备份。”
“电脑里,可以查阅天穹科技公司提交的,所有服务器的后台日志。”
“你们有一个小时。”
警员说完,就抱着手臂,站在了房间的角落里,像一个监工。
张律师坐下后,打开电脑,开始查阅那些密密麻麻的服务器日志。
他看得头昏眼花,完全不明白这些代码代表着什么。
而方源,却没有去看电脑。
他戴上一双白色的手套,将那个硬盘,从证物袋里,拿了出来。
然后,他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个看起来很奇怪的设备。
那设备像一个大号的移动电源,上面连接着几根不同颜色的数据线,还有一个小小的液晶显示屏。
这是他利用【巅峰机械工程知识】,花了一天时间,自己改装的一个,便携式的数据深度分析仪。
他将一根数据线,连接到硬盘的接口上。
然后,按下了设备上的一个按钮。
设备的小屏幕,亮了起来。
无数行绿色的代码,开始在屏幕上,飞速地滚动。
这是那套他花了三十万,从黑市上买来的顶级侦测软件,被他集成在了这个设备里。
它可以绕过操作系统的表层,首接读取硬盘最底层的数据信息。
包括那些己经被删除,或者被格式化的痕迹。
站在角落里的警员,看到方源拿出这个奇怪的设备,皱了皱眉,想上前阻止。
但张律师立刻拦住了他。
“警官,这是我们律师自带的,用来辅助分析的合法设备,不具备数据复制和存储功能,没有违反规定。”
张律师虽然不知道那是什么,但还是本能地,替方源解释道。
警员将信将疑,但也没有再说什么。
方源没有理会他们。
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那个小小的屏幕上。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屏幕上的数据流,滚动得越来越快。
十分钟。
二十分钟。
半个小时。
张律师在那边,己经快要睡着了。
而方源,依旧保持着原来的姿势,一动不动。
他的眼睛,像鹰一样,死死地盯着屏幕。
他在寻找。
寻找那个,隐藏在数亿个字节中的,微小的,不协调的公差。
就在时间还剩下最后十分钟的时候。
方源的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
他找到了。
他发现了一个,被反复擦写了十三次的,微小的数据残留。
那是一个时间戳。
一个比警方提供的,所有证据的形成时间,都要早了整整十二个小时的时间戳。
方源的嘴角,勾起笑容。
他关掉设备,将硬盘放回证物袋。
然后,他站起身,对着还在打瞌睡的张律师说道。
“张律师,我们走吧。”
“啊?这就走啦?”
张律师揉了揉眼睛。
“你……你发现什么了?”
方源推了推眼镜,平静地回答。
“我发现了,那条完美的证据链上,第一条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