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泉逆袭:桃源村开挂记

第29章 建设设施

加入书架
书名:
灵泉逆袭:桃源村开挂记
作者:
养帆起航
本章字数:
4916
更新时间:
2025-07-02

张阳站在村委会门口,手里拿着一沓规划图,头顶的太阳晒得他脑门发烫。身后几个村民正七手八脚地搬着水泥砖,一边搬还一边抱怨:“这玩意儿咋比我家那口猪还沉?”

“你家猪最近是不是没喂饲料?”王婶路过,顺嘴怼了一句。

众人哄笑。

张阳无奈地扶了扶帽檐,心说:这年头搞个基础设施建设,怎么比谈恋爱还难?

自从林凯那次考察回去后,投资意向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有人想投民宿,有人想建加工厂,还有人想搞首播基地。张阳一拍大腿:“来吧!咱村要大干一场!”

于是,桃源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基建狂魔”时期。

可现实很快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小张啊,咱村的路太窄了。”李大叔坐在藤椅上,慢悠悠地抽着旱烟,“大车进不来,建材都得靠人扛。”

“电线也老得不行了。”电工老周插话,“上次给民宿装空调,差点把全村电闸拉崩。”

“还有排水系统。”赵大娘端着茶过来,“一下雨就积水,鸡鸭都能划船出门。”

张阳听完,默默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

【桃源村当前亟待解决的五大问题】

道路拓宽

电网改造

排水系统升级

自来水管道铺设

网络信号全覆盖

写完他还加了个括号备注:(这不是乡村,这是原始部落)

“咱们得先把这些基础搞好,才能让投资人放心投钱。”张阳对着一屋子人说,“不然人家来了,一看:‘哎哟,你们这儿连4G都没有?’那不得当场退群?”

王婶点头:“对啊,我刷短视频的时候,隔壁村都用无人机喷农药了,我们还在拿锄头翻地呢。”

“所以现在第一步,就是修路!”张阳一锤定音。

修路这事听起来简单,实则牵扯到土地划分、邻里关系、祖坟迁移等一系列复杂操作。张阳刚宣布动工,村里就开始热闹起来。

“我家门前那块地不能动!”老张第一个跳出来,“那是我爷爷种过的菜园子!”

“你爷爷要是知道你天天蹲那儿打麻将,怕是棺材板都压不住了。”王婶又开始补刀。

“我不同意改道!”二狗子举着锄头,“那条新路线会经过我家鱼塘!”

“你家鱼塘里养的是金龙鱼还是锦鲤?”张阳反问,“不都是灵泉水养出来的吗?换个地方照样肥。”

一番折腾下来,施工队终于进场了。可问题接踵而至。

“张哥,混凝土搅拌机卡住了!”工人小刘跑过来喊。

“为啥?”

“因为……没电。”

张阳:“???”

“供电所不是说今天恢复送电了吗?”

“说是这么说,但您也知道……他们说的‘恢复送电’和我们理解的‘恢复送电’不是一个意思。”

张阳叹了口气,掏出手机拨通了镇上的电力公司。

“您好,请问是桃源村吗?”电话那边传来一个温柔的声音。

“是的,我是张阳,我们这边说好今天恢复供电,结果到现在还没来。”

“哦,张先生,非常抱歉,您的村子被排在了限电名单的最后一组,预计明天上午十点左右能恢复。”

“明天上午十点?那我们搅拌机里的水泥都快风化成文物了!”

“实在不好意思,我们会尽快安排。”

张阳挂掉电话,抬头看了看天,感觉整个人都在冒烟。

“张阳,发电机租到了吗?”李大叔走过来问。

“租到了,但是油费贵得离谱。”

“那就只能省着用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桃源村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电力游击战”。

白天,发电机轮流给搅拌机、水泵、焊接机供电;晚上,大家就靠太阳能灯照明。王婶甚至学会了用手机闪光灯当手电筒,边干活边唱:“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前行……”

“她这是要把自己唱成夜光少女啊。”张阳看着感慨。

最夸张的是,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村民们自发组织了一个“人力运输小分队”,专门负责搬运建筑材料。张阳站在路边看着一群人扛着钢筋水泥走得热火朝天,忍不住感慨:“这哪是修路?这是集体健身啊!”

“你不夸两句心里痒痒是不是?”王婶笑着递给他一瓶水。

“我这不是佩服嘛。”

工程推进得虽然磕磕绊绊,但也算有条不紊。眼看道路拓宽初见成效,张阳刚松了口气,新的麻烦又来了。

“张阳,电信的人来了。”李大叔急匆匆跑进村委会。

“啥事?”

“说是我们申请网络覆盖的事,他们实地考察了一下,觉得性价比不高。”

“啥?性价比不高?我们村现在每天首播流量几百万,他们还嫌性价比不高?”

“他们说基站成本太高,维护费用也不低,短期内看不到收益。”

张阳一听这话,差点原地起飞。

“那我问你,如果现在有个网红村突然断网了,会发生什么?”

“肯定会塌房。”

“对吧?所以这事儿必须办!”

他当即联系了之前那位投资人林凯。

“兄弟,你那边有没有通信资源?”张阳开门见山。

“有点。”林凯回得含糊,“你要干嘛?”

“我要在村里建个临时基站,确保首播不断网。”

“你这是要把桃源村打造成数字乡村样板间啊?”

“差不多。”

“行,我帮你协调一下,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件事。”

“啥事?”

“让我在你首播间露个脸,顺便带一波货。”

“成交。”

两天后,一辆挂着“移动通讯应急保障车”横幅的大卡车驶入桃源村,车上下来一群穿着制服的技术人员。

“张总,我们按您的要求带来了设备。”领头的工程师敬了个礼,“随时可以开工。”

“辛苦各位。”张阳笑着握手,“等基站建好了,我请大家吃烤全羊。”

“那我们可记下了。”

就这样,在多方努力下,桃源村的基础建设逐步完善。道路变宽了,电线更新了,网络也稳定了。整个村子焕然一新,仿佛一夜之间从“贫困村”变身成了“未来乡村示范区”。

“张阳,你说咱们下一步干啥?”李大叔站在新修的观景平台上,望着远处正在施工的民宿区。

“先把农产品加工厂建起来。”张阳目光坚定,“然后……我们要打造属于桃源村的品牌。”

“品牌?”

“对,我们要让大家一提到高品质农产品,第一反应就是桃源村。”

“这目标够远大啊。”

“不远大点,怎么配得上咱们这口灵泉呢?”

两人相视一笑,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而在不远处的老宅后院,古井依旧静静伫立,井口泛着微弱的荧光,仿佛也在为这座村庄的蜕变而欣喜。

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谁在低声吟唱一首关于希望与奋斗的歌谣。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