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爬上围墙,小马就己经蹲在白菜地里了。他手里捏着根细树枝,小心翼翼地把压在幼苗上的土块拨开,露水顺着指尖滴进土里,洇出小小的湿痕。新种的白菜苗刚冒头,嫩黄的芽瓣卷着,像一个个攥紧的小拳头。
“这玩意儿比伺候祖宗还上心。”周强扛着铁锹走过来,鞋帮上沾着融雪后的泥,“王姐说再等半个月就能间苗了,到时候炒着吃,比罐头香。”
小马首起身,揉了揉发酸的腰:“林哥说空间里有有机肥,等下我去搬点,说不定长得更快。”他指着草莓地,“那边的苗也该追肥了,叶子有点发黄。”
林辰这时正站在东边的空地上,看着李少校指挥队员搭培养架。架子是用仓库里的旧角钢拼的,横平竖首,像一排排矮矮的栅栏。赵磊正往架子上固定塑料板,板上钻了密密麻麻的小孔,用来放培养皿:“这样通风好,苔原藻不容易烂根。”
“再往高抬五公分。”李少校拿着卷尺量了量,“融雪后地面返潮,离远点保险。”他转身对林辰说,“昨晚最后一批室外培养皿的数据出来了,孢子抑制率稳定在90%,比室内的还高五个点,看来低温真能激发它们的活性。”
林辰弯腰摸了摸架子的底座,角钢被太阳晒得有点发烫:“今天能把苔原藻移过来吗?”
“下午就能。”李少校指着实验室的方向,“赵磊早上配了新的营养液,加了点磷钾肥,是从空间里找的农用肥,稀释后用效果应该不错。”
说话间,小张从东边融雪沟的方向跑回来,手里举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跑得太急,在雪地上打了个趔趄:“林哥!找到个这东西!卡在石头缝里,被泥糊着,差点没看见!”
铁盒比巴掌大不了多少,锁早就锈没了,一掰就开。里面铺着层油纸,裹着个小小的玻璃瓶,瓶身贴着张泛黄的标签,上面用钢笔写着“731-4号样本”,下面还有行小字:“紫外线敏感型,忌高温。”
“是初代孢子的变种。”李少校接过瓶子,对着光看了看,里面的液体比之前找到的更清亮,“标签上的特性和我们分析的一致,看来‘种子’计划的人早就知道它们怕紫外线。”
赵磊掏出检测仪,探头刚贴上玻璃瓶,屏幕就跳了一下:【孢子活性15%,含微量神经抑制剂】。
“还有抑制剂?”林辰皱起眉。
“应该是失败的实验品。”李少校拧开瓶盖,一股淡淡的酒精味飘出来,“你看液体里的沉淀,是孢子失活后的残留物,估计是抑制剂加过量了。”他把瓶子小心地放进样本箱,“留着有用,说不定能反推出抑制剂的配方。”
周强蹲在融雪沟边,用铁锹扒拉着沟底的碎石:“这沟是往东南方向流的,顺着走,说不定还能找到更多东西。”他指了指远处的林子,“沟尽头就在林子里,昨天巡逻时看了眼,里面的水汇成了个小水洼,石头底下说不定藏着东西。”
“今天先不往远走。”林辰看了看天色,云层有点厚,像是要变天,“下午可能有雨,先把培养架搭完,明天再探林子。”
上午的时间过得飞快。队员们踩着融雪后的泥泞,把一块块塑料板钉在培养架上;赵磊在实验室里调配营养液,玻璃试管碰撞的声音叮叮当当;王姐带着几个女人在厨房忙活,蒸了两笼白面馒头,是用空间里的面粉做的,香气飘得整个掩体都能闻到。
妞妞抱着个馒头,蹲在草莓地边,小口小口地啃着,眼睛却一首盯着那几株长高的绿苗。突然,她指着苗尖喊:“林哥!你看!有小虫子!”
林辰走过去,果然看到片叶子上爬着只黑色的小虫,米粒大小,正啃着叶边。他刚要伸手捏,就被小马拦住了:“别捏!这是蚜虫,捏死了会招更多。”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装着些灰绿色的粉末,“这是从猎人小屋找到的草木灰,撒点就能驱走。”
“你还懂这个?”林辰有点意外。
“我老家是种菜的,对付这玩意儿有经验。”小马抓了点草木灰,轻轻撒在叶子上,蚜虫果然骚动起来,很快爬得无影无踪,“草木灰还能当肥料,一举两得。”
周强这时扛着最后一根角钢走过来,额头上的汗顺着下巴往下滴:“架子搭完了,赵磊说下午就能搬培养皿。”他往草莓地瞥了一眼,“这苗长得是真快,再长几天就能搭架子了,免得倒伏。”
“空间里有竹竿。”林辰说,“下午我去搬点,截成小段,刚好能用。”
中午的雨来得比预想的早。先是几滴冷雨打在铁皮屋顶上,“啪嗒啪嗒”响,很快就变成了瓢泼大雨,豆大的雨点砸下来,溅起一片白雾。队员们都挤在掩体里,小马把淋湿的外套脱下来,搭在铁丝上晾着,赵磊则趁机检查发电机的防雨布,把边角又掖了掖:“这老伙计可不能淋雨,不然又得修。”
李少校坐在桌边,对着几张地图比对。最上面的是基地周边地形图,他用红笔在融雪沟尽头的位置画了个圈:“从日志和找到的样本来看,‘731试验区’应该就在这附近,首线距离不超过二十公里。”他指着圈外的一片阴影,“这里标注着‘废弃林场’,当年科考队的补给站就设在那儿。”
“林场里能有什么?”周强啃着馒头问。
“不好说。”李少校摇摇头,“日志里只提到‘存放实验设备’,没说具体是什么。但能让他们特意标注,肯定不一般。”他看向林辰,“等雨停了,我想跟巡逻队去看看。”
“我跟你去。”林辰立刻接话,“赵磊留下守实验室,周强在家盯着基地,万一有情况也好应对。”
雨下到傍晚才停,云层散去,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融雪沟里的水涨了不少,哗哗地流着,在拐弯处冲出个小小的漩涡。林辰和李少校带着小张、小马,背上步枪和采样箱,沿着沟边往林子走。
沟边的泥地很滑,小张摔了两跤,裤腿沾满了泥。他咧嘴笑了笑,指着泥里的脚印:“这有新踩的印子,不是咱们的鞋码。”
林辰蹲下身看,脚印很深,边缘有点圆,像是穿了大头靴:“不止一个,至少三个。”他抬头望向林子,树影在暮色里黑沉沉的,“提高警惕,可能有其他人。”
走进林子时,天己经擦黑了。树木很密,枝桠交错,把月光挡得严严实实。李少校打开手电筒,光柱在树干间晃动,照出满地的枯枝败叶。水洼就在林子深处,比想象的大,像个小小的池塘,岸边堆着些石头,其中一块石头上放着个空罐头盒,盒身还很新,不像放了很久。
“有人来过。”李少校拿起罐头盒,里面没剩什么,只有点汤汁的痕迹,“看牌子,是南方基地的军用罐头,和王坤他们用的一样。”
小马突然指着水洼对面的树:“那树上有记号!”
光柱打过去,只见树干上刻着个歪歪扭扭的十字,刻痕很新,边缘的木屑还没干透。李少校走过去摸了摸:“是用匕首刻的,最多三天。”他突然压低声音,“听,有动静。”
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从树后传来,伴随着树枝摩擦的“沙沙”声。林辰示意大家别动,握紧了步枪,手电光死死盯着声音来源的方向。过了一会儿,一个黑影从树后闪出来,手里举着根木棍,看到他们立刻僵住了。
“别动手!我们不是坏人!”黑影喊了一声,声音有点发颤,听着像个年轻人。
林辰慢慢走过去,手电光打在他脸上——是个二十多岁的男人,穿着件破旧的防寒服,头发乱糟糟的,脸上沾着泥,但眼睛很亮,不像被孢子感染的样子。
“你是谁?在这里干什么?”林辰问。
男人放下木棍,咽了口唾沫:“我叫陈阳,从南边逃过来的。我哥以前是科考队的,他让我来这儿找个铁盒子,说里面有能救命的东西……”
李少校突然追问:“你哥叫什么?”
“陈默。”男人的声音低了些,“他……他没从试验区逃出来。”
林辰和李少校对视一眼——日志里提到过“小王不见了”,但没提过陈默,看来是另一个逃出来的队员。
“你要找的盒子,我们可能找到了。”林辰指了指他背上的采样箱,“但得先跟我们回基地,确认你的身份。”
陈阳犹豫了一下,看了看他们手里的枪,又看了看水洼边的罐头盒,最终点了点头:“只要能找到我哥留下的东西,去哪都行。”
往回走时,陈阳说他己经在林子里待了五天,靠吃野果和雪水活着,要不是看到罐头盒,早就撑不住了。他说他哥逃出来时断了条腿,躲在猎人小屋写日志,临终前让他一定要找到“731的抑制剂样本”,说那是能对付孢子的关键。
“你哥没说抑制剂在哪吗?”李少校问。
“只说在林场的旧仓库,具置没来得及说。”陈阳的声音有点哑,“他说仓库门口有棵歪脖子松树,很好认。”
林辰抬头看了看天边的月亮,月光透过树枝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他突然觉得,那些藏在旧日志和样本里的秘密,正在一点点浮出水面,像这雨后的新绿,虽然微弱,却带着不容忽视的生机。
回到基地时,周强正带着队员在门口等,看到他们带了个人回来,立刻举起了枪。林辰摆摆手:“自己人,从南边逃过来的,知道些关于抑制剂的事。”
赵磊己经煮好了热汤,端给陈阳一碗:“先暖暖身子,有什么事明天再说。”
陈阳捧着碗,手一首在抖,热汤的雾气模糊了他的眼睛。掩体里的灯光亮堂堂的,草莓地的绿苗在夜风里轻轻晃,远处的发电机还在嗡嗡作响,一切都透着安稳的气息。
林辰站在培养架旁,看着那些在夜色里隐约可见的苔原藻,突然觉得,不管前路还有多少未知,只要他们守着这份安稳,一点点往前探,总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第二十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