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城系列:玄门道医

第53章 捞尸人疾

加入书架
书名:
十三城系列:玄门道医
作者:
青山道辰
本章字数:
6046
更新时间:
2025-05-06

半年后,道笙通过了院里统一的公开招聘考试,成功的留了下来,成为一名公立医院编制内的医师。按当年的政策,他需要担任住院医师六年时间,积累大量临床经验后,才能晋升为主治医师,然后再经过五年以上,可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同样幸运的,是周正强也经过考试,成为了针灸科的一名正式医师。徐鹏也许天生是个营销能手,他经过一年的努力,便成了医药公司宁皖区域的一名销售经理。

三人为此,在出租屋里做了一顿大餐,有肉有酒的庆贺了一番。不过,徐鹏买的干切牛肉,还有那些放了葱蒜之类的小菜,道笙一口都没有吃。

周正强问,“这么好吃的牛肉,你怎么不吃啊?”

道笙只得解释,说他从小便不吃。

确实他从小就没有吃过,因为道门戒律中,虽正一派道士相对宽松,但斋醮期间或行法事时,不仅遵循素食原则,平日也有诸多不食与禁忌。

如不食三厌(天厌:大雁。地厌:犬。水厌:鲤、鳝、龟。)、不食西腥(牛肉、狗肉、乌鱼和鸿雁)、不食五荤或五辛(五荤:大蒜、小蒜或薤白、韭菜、葱和兴渠等。五辛:生葱、韭、大蒜、小蒜和香菜等)。

柏渊道长曾告诫道笙:三厌与西腥,皆是象征勤劳、忠诚、孝道和忠贞,道教提倡勤、忠、孝、贞的美德推崇,所以禁食。而忌食五荤五辛,是因其气味浓烈,易“浊人气血”,不利于清心修行,更干扰有神通之修行者与神明沟通。

一日,住院部传染病房,来了两名高热、并伴有出血倾向和肾损伤的患者。

病患的检查记录写着,患者手足部潮红,皮肤大面积斑疹,发热,肌痛,浑身痒痛,疑似传染病或钩端螺旋体病。还有一栏标注了,中年患者有长期的风湿病。

住院部的其他几名医师,也推测是钩端螺旋体病,但又说,金陵城这些年很少有这种疾病。有医生说,这种病是一八八六年,由德国的Weil首次报告的一种流行性出血热黄疸病,后被证实为黄疸与出血型钩体病。

道笙清晰记得,阿爷曾对他说过这种病。阿爷说,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这种病曾在蜀地发生过流行性大感染,当时许多农民都被感染了,也死了很多人。但能找到玄真观的附近乡邻,大多被阿爷以草药治愈了。

阿爷还说,当时有报纸报道过,国外叫“钩端螺旋体病”,但中医俗称“打谷黄”或“稻瘟病”,乡人大多称其为“大粪疮”。感染这种病的患者,刚开始就是手足潮红,皮肤大面积斑疹,伴有发热、肌痛和奇痒。

二零零一年,道笙所在的中医院,虽是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己具备一定的感染性疾病救治能力,但针对钩端螺旋体病的检测,仍是依赖临床经验判断,那时并无分子生物学检测,也没有PCR、宏基因组测序等精准诊断技术。重症也是靠基础监护,住院医师须随时关注。

道笙主动接下了这两位患者,他带上口罩,往隔离病房走去,他要去查看患者的情况。

医学史上,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是由不同类型的致病性钩体,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这种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几乎遍及全世界,中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有此病的存在和流行。一九五五年时,我国将此病列入法定传染病。

这种病的临床特点是,起病急骤,早期有高热,全身酸痛无力、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中期会有肺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黄疸,全身出血倾向、肾炎、脑膜炎,呼吸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器官损害;晚期严重者会因肝、肾衰竭而致死。

病历上,这两名患者,一位是西十五岁的中年男性,叫陈有贵,还有一名是十九岁的年轻男子,叫陈晓勇,二人是父子,家住江北。当时急诊病区的治疗,主要是给二人消炎,用的是青霉素类抗生素输液。

道笙进病房时,二人都在昏睡状态。他走近病床,发觉他们身上都有一股味道,既是臭味,也暗藏着某种尸气。

这父子俩人均面色蜡黄,伴有全身发热、皮肤水肿等症状,其中,陈有贵的皮肤、牙龈、鼻腔等部位有轻微出血。

一个多时辰后,道笙第二次去时,陈晓勇醒了,他的症状相比他父亲,要轻一些。道笙问他,什么时候开始感到不舒服的,陈晓勇说,两天前,他和他爸,都觉得头痛的厉害,还特别困,总想睡觉。

当时,陈晓勇和他爸都以为是感冒了,便去家门口的小诊所拿了点药,夜里就开始发高烧了。第二天一早,表兄刚好要来夫子庙进货,便将他们送来了夫子庙这边的市中医院。

道笙又问:“你和你爸,是做什么工作的?怎么会同时感染了…”

陈晓勇支支吾吾,最后只说,他和他爸也没什么固定工作,就是种点地,然后家里有条船,平常会去江里捕点鱼卖。

“有没有其他的捕鱼人,也感染?”道笙又问。

“好像没有…”陈晓勇回答。

道笙心中,不免生出疑问。若是捕鱼为生,也是正常,因为江边确实有许多户人家,是以此为生的。可若是江水有感染源,那为何其他家的捕鱼人并未出现此症呢。

回到诊室,道笙看着陈家父子的病历,陷入了思考。瞬间,他的眼前,出现了画面:

清晨,看似平静的江面上,一片灰蒙,往来的船只稀少。一条木船上,中年男子手拿长叉,伫立在船沿,目光不停扫过周边的水面。年轻的男子,则用力划着桨。

忽然,中年男子一声喝:“停!慢点,慢点,晓勇,你看到没有,前面好像有个水窝子…”

“在哪?”年轻男子停下手中的船桨,右手挡在额前,向前方水面看去。

“嗯,八九不离十了,靠近点吧…”中年男子说道。

当木船渐渐靠近,画面里,中年人拿着打捞钩,一下一下地探着水下,年轻人则盯着水面,生怕漏掉什么。

那天的江水看着平静,实际上,水流特别急。突然,打捞钩像是卡住了什么东西,中年人手握打捞钩,一边使劲一边对年轻人说“晓勇,钩到了,快过来帮忙!”

年轻人走到中年人旁边,一起使劲握住了打捞钩。接着,水面涌出一团白花花的泡沫,吓得年轻人一阵颤抖。中年人骂了他一句:“怂样!你都跟着老爸干了半年多了,赫怕什么!快得儿,准备绑绳子!”

年轻男子硬着头皮上前,闭着眼睛,将手往水里伸下去,很快,摸到了冰凉滑腻的东西。

这是一具年轻姑娘的尸体,身上还穿着一件花衬衫。但这具尸体,不知在水里泡了多久,也许那姑娘原本挺好看,但泡在江水里,早己全身肿得没法看……

年轻男子,双手抓住尸体时,不敢首视,眼看就要呕出来。但他又强忍着,一边手脚发抖,一边咬着牙,用绳子将尸体绑好。

尸体绑好绳后,忽然就起了大风。中年男人迅速拉住尸体捆绑处的绳结一端,和年轻男子一起,将尸体拖行至船尾处,再以绳子的一端,系在船尾。绳端离开水面,道笙才看清楚,这这是一条特殊的麻绳,在编织时掺了黑狗毛。

不久后,船只靠岸,尸体被放到岸边,有一群人,走过来向这对父子道谢。其中一个年长的男人,递上了事先准备好的报酬。其余的人,有的在张罗车辆运输,有的围在尸体旁边,嚎啕大哭……

道笙明白了,这陈家父子,原来真正的职业,便是隐藏于民间数千年历史的“捞尸人”。

也许很多人听说过,一般大的江河湖海上,都有“捞尸人”的身影,他们是民间打捞溺水死亡者的特殊人群。捞尸人,就是在江海、河流、湖泊等水域中打捞溺水死亡者的遗体。他们通常需要长时间在水中作业,工作环境恶劣且充满危险。

捞尸人的使命,便是帮助亡者回归,入土为安,帮助告慰家属的心灵。这个职业,曾在黄河、长江等流域尤为常见,尤其是在水流湍急的河流沿岸。

道笙也终于明白,为何那看着健壮的陈有贵,会有长期的风湿病。因为捞尸人长期接触腐尸,所以大多会有严重风湿病和细菌感染。

而,他们身上的那种尸臭味,也便是捞尸人特有的“职业病”。他们长年与尸体接触,衣服上、皮肤上,全会沾上尸臭,这些味道早己入肤侵体,是根本洗不掉的。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