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招安我?糊涂啊!我也想做皇帝

第144章 何为富贵

加入书架
书名:
想招安我?糊涂啊!我也想做皇帝
作者:
胖胖崔
本章字数:
4860
更新时间:
2025-06-26

洛阳城朱雀大街的晨雾尚未散尽,贴皇榜的皂隶刚将糯米浆刷上城墙,闻讯而来的百姓便如潮水般涌来。当明黄绸缎上的朱批字迹展露真容,人群中爆发出震耳欲聋的骚动,有人踮脚念出"入宫游赏价目"时,惊呼声、议论声混着孩童的啼哭,惊飞了屋檐下成群的鸽子。

"五万两银子就能和陛下吃饭?这...这不是把金銮殿当酒楼了?"卖炊饼的老汉攥着擀面杖,喉结上下滚动。他身旁的绸缎庄掌柜却两眼放光,锦袍下摆扫过青石板,急匆匆往铺子里跑:"快!把压箱底的翡翠扳指找出来,这可是光耀门楣的机会!"

消息像野火般燃遍大梁。扬州盐商们包下整支漕运船队,满载金银北上;泉州的海贾将珍珠玛瑙装箱,用八百里加急快马托运;就连偏远州府的土财主,也典当家产,只为换得一睹宫阙真容。洛阳城的客栈、钱庄生意火爆,街道上随处可见操着南腔北调的富商,腰间沉甸甸的钱袋碰撞出的声响。

鸿胪寺卿柴进抱着厚厚的檀木名册,几乎是小跑着进了御书房。这位昔日的沧州贵族如今鬓角染霜,金丝眼镜后的眼睛却亮得惊人:"陛下!自皇榜张贴,每日宫门未开,朱雀大街便排起十里长队!"他展开名册,密密麻麻的名字间还沾着墨渍,"游览皇宫者日达三千余人,愿出两万两坐龙椅的商贾,己有三百六十七位!更有甚者..."柴进咽了咽唾沫,"想与陛下共进午膳的预约,己排到明年腊月!"

王维正用狼毫在宣纸上勾画新的商税图,闻言搁下笔,指尖还沾着朱砂:"意料之中。"他望着窗外宫墙下攒动的人头,想起前日微服私访时,亲眼见到两个商人在朱雀桥头争执——一个要典了祖宅换坐龙椅的机会,另一个扬言要卖掉三艘海船,只为能与帝王同席。

"只是..."柴进推了推眼镜,神色有些犹豫,"礼部那群老臣又上了折子,说此举'有辱天家威仪',御史台弹劾臣'谄媚邀宠'..."

"让他们弹劾去。"王维轻笑,起身走到窗前。阳光穿过雕花窗棂,在他玄色龙袍上投下斑驳光影,"当年梁山好汉扯旗替天行道,哪管什么规矩?如今国库充盈,百姓富足,便是最大的体面。"他忽然转身,目光扫过案头堆积的军饷奏疏和河工预算,"告诉鸿胪寺,再加开夜间游赏,让他们见识见识,朕的皇宫彻夜不熄的灯火!"

三日后,洛阳城迎来前所未有的盛景。暮色初临时,宫墙之上万盏宫灯次第点亮,金色琉璃瓦在灯火中流光溢彩。朱雀大街车水马龙,商贾们身着华服,怀揣银票,在禁军的引导下鱼贯而入。有人在太和殿前屏息凝视,有人小心翼翼触摸龙柱上的蟠龙,当第一个富商战战兢兢坐上龙椅,整个皇宫爆发出压抑的惊叹声。

而此刻的御书房内,王维与柴进摊开新绘制的国库收支图。烛光摇曳中,入库的白银数字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远处传来丝竹管弦之声,那是与帝王共进午膳的宴席散场,富商们醉意朦胧,却个个红光满面——他们知道,自己的名字即将载入族谱,成为家族百年的荣光。这场由帝王掀起的狂欢,不仅填满了空虚的国库,更在不经意间,悄然改变了大梁子民对皇家的想象。

暮春的阳光斜斜照进御花园,九曲回廊下,刘一鸣攥着烫金请柬的手心己满是薄汗。这位扬州盐商身着织金锦袍,腰间翡翠玉佩价值连城,却在踏入宣德门的瞬间,被朱红宫墙的巍峨气势压得屏住了呼吸。半月前,他不惜散尽五万两白银,只为这与天子共餐的一刻。

"刘员外,请。"身着素色锦袍的王维亲自掀开明黄帷幔,含笑示意。刘一鸣慌忙行礼,额头几乎要贴到青砖地面,余光瞥见帝王衣袍上仅绣着暗纹云蟒,全然不似传说中那般华贵。

踏入膳厅,檀木桌上的菜肴让刘一鸣瞳孔骤缩——青花白瓷盘里,不过是红烧鲫鱼、清炒时蔬、梅菜扣肉,外加一钵冬瓜排骨汤,总共六菜一汤,蒸腾的热气在鎏金烛台间袅袅升腾。这与他想象中摆满八珍玉食、动辄百道菜的御膳大相径庭,不由得脱口而出:"这..."

"怎么,失望了?"王维执起象牙箸,夹起一块色泽红亮的红烧肉放入刘一鸣碗中,琥珀色的油脂顺着肉块滴落,"朕平日不过三菜一汤,今日特意让御膳房加了两道荤腥。"他端起粗陶碗,浅啜一口排骨汤,"滋味倒是比往日鲜些。"

刘一鸣望着碗中朴实的菜肴,喉间发紧。他想起自家餐桌上,每顿必摆三十六道珍馐,光是清蒸鲥鱼就要用童男童女清晨采的露水烹制。此刻面对帝王的家常便饭,竟生出几分无地自容。

"这和平常百姓家的午饭没有区别..."刘一鸣嗫嚅着放下银箸。

"正是要与百姓无异。"王维放下汤碗,目光投向窗外盛开的牡丹。花瓣随风飘落,正巧落在刘一鸣盛满山珍的碗中,"大梁初立,百废待兴。西北边塞要驻军,千里官道需修缮,更要免去农税让百姓休养生息..."他顿了顿,指尖无意识着碗沿的冰裂纹,"这些开支,哪一项不需真金白银?"

刘一鸣心头一颤。他忽然想起皇榜上开放皇宫游览的诏令,想起朱雀大街上排成长龙的富商,此刻终于明白帝王的深意。

"朝廷虽有生财之道,但朕更盼着与子民同富。"王维将一箸青菜放入口中,咀嚼间神色平静,"你看这红烧肉,看似普通,实则选料讲究、火候精妙。治国也如烹小鲜,既要让百姓吃饱吃好,又不能铺张浪费。"他忽然轻笑出声,"听闻你在扬州建了座‘百珍楼’,一顿饭钱够寻常人家吃三年?"

刘一鸣面色骤变,扑通跪倒在地:"小人有罪!"

"起来吧。"王维伸手虚扶,"朕不是要治你的罪。"他望向远处忙碌的宫女太监,声音低沉却坚定,"你散尽家财换这一餐,可见重名。若能将这份心思用在赈灾济民、修路建学上..."帝王的目光重新落在刘一鸣身上,烛火映得那双眼睛深邃如渊,"青史留名,又何须靠与朕共餐?"

膳厅内陷入寂静,唯有漏壶滴答作响。刘一鸣望着碗中渐凉的饭菜,忽然觉得这六菜一汤的分量,竟比他吃过的任何珍馐都要沉重。当他起身告退时,夕阳正将宫墙染成金红色,帝王亲自送到门口,临别时拍了拍他的肩膀:"下月运河疏浚,若有余力,不妨出份力。"

回到扬州后,刘一鸣散尽家财修建水利,在府中撤去珍馐,每餐只留三菜一汤。有人笑他傻,他却只是抚着腰间褪色的翡翠玉佩,望着北方京城的方向——那里有位帝王,用一顿饭的功夫,教会了他何为真正的富贵。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