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应对京城的风险,要深入调查隐藏的秘密,财力是必不可少的支撑。沈清宁没有侯府的俸禄,也没有家族的依靠,姑奶奶留下的遗产虽然丰厚,但多为不动产和古玩字画,变现不易且可能打草惊蛇。那五千两现银,不过是杯水车薪。她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经济来源。
听月轩,这个充满秘密的成衣铺子,便是她手中最现成、也最具潜力的“物”。她决定不再等待,而是立刻着手盘活它。她的目标,不仅是让它盈利,更是要以此为掩护,合法地进入城东,在经营中寻找线索,并为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
“赵伯,请将听月轩的秋月掌柜请来宅邸一趟。”沈清宁对赵伯说道,“我有事要与她商议。”
秋月掌柜很快被请来了。这是一个身材瘦小、看起来十分本分的老妇人,脸上带着常年伏案劳作留下的皱纹,眼神却很温和。她见到沈清宁,恭敬地行礼:“老奴秋月,见过大小姐。”
“秋月掌柜不必多礼。”沈清宁语气和缓,“姑奶奶将听月轩托付于我,今后,这铺子便由我来打理。我请您来,是想听听您对铺子的想法,以及我有一些新的想法,需要您协助。”
秋月显得有些受宠若惊,连忙道:“大小姐吩咐便是,老奴定当尽力。只是老奴愚钝,只懂得按部就班地做衣裳,恐怕帮不上大小姐太多。”
“秋月掌柜是姑奶奶信任的人,这份信任比什么都重要。”沈清宁微微一笑,“我对做生意略懂一二,特别是衣裳鞋帽这些营生,有些心得。听月轩的底子不错,只是缺少一些新意。”
她没有提异常账目的事情,也没有首接询问秘密,而是从经营本身切入。她向秋月分析了当下京城流行的款式、颜色,指出听月轩目前产品的不足之处——款式老旧,缺乏特色,面向的客户群过于狭窄。
“京城贵妇小姐追求新颖别致,寻常人也希望能穿得体面大方,而不只是耐穿实用。”沈清宁耐心引导,“我们可以保留一部分普通成衣,但要推出一些新颖的款式,面料不拘泥于常见,剪裁更合身,绣工更精致。比如,可以将当下的流行元素融入传统的样式中,或者设计一些适合特定场合的衣裳,甚至可以尝试根据客人的身形和需求进行小范围的定制。”
沈清宁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从样式图稿、面料选择(她想起前世那些独特的纺织技术和现代设计理念),到裁剪方法、绣工技巧,甚至是如何陈列商品,如何与顾客交流,如何建立口碑。她将前世的商业经验,结合这个时代的背景和听月轩作为成衣铺子的特点,提出了一整套改进方案。
秋月听得目瞪口呆。她做了一辈子成衣,从未想过这些。她只知道怎么把布变成衣裳,却从未思考过如何让衣裳更吸引人,如何让铺子更有竞争力。大小姐提出的这些想法,虽然有些闻所未闻,但仔细一想,又觉得颇有道理。特别是那些款式和剪裁的建议,听着就让人眼前一亮。
“这……这能行吗?”秋月有些迟疑,但也有些跃跃欲试。
“事在人为。”沈清宁鼓励道,“秋月掌柜是老师傅,手艺好,有您坐镇,我们先小批量地尝试。若是卖得好,再扩大规模。”
她将自己画的几张简易款式图纸递给秋月:“您先按这几个样式做出样品来,用不同的面料试试效果。”
秋月接过图纸,仔细端详,越看越觉得巧妙。这些样式,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简约大方,确实是京城目前市面上没有的。她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激发的创作热情。
“大小姐这些想法真是……神了!”秋月惊叹道,“老奴这就回去,立刻着手去做!”
看着秋月充满干劲地离去,沈清宁心中松了口气。迈出第一步总是好的。盘活听月轩,不仅能为她提供资金,也能让她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在城东合法地活动,为后续的调查提供掩护和便利。这正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具体体现——将一个看似寻常的“物”,通过“心”的谋划和“妙”的运用,使其发挥出超出原本功能的作用。
这条商路,或许会通往她想要追寻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