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倒吸一口冷气:"一百零八门炮?这...这比红夷最大的战舰还要多出一倍啊!"
"正是。"朱文宇的手指轻点模型上的炮窗,"朕测算过,这样一艘战舰,单侧齐射的炮弹重量可达两千斤,足以摧毁任何敢于挑衅的敌船。"
宋应星眉头紧锁:"陛下,如此巨舰,龙骨需何等坚固?我朝现有木材..."
"辽东的百年铁力木最适合做龙骨。"朱文宇早有准备,"朕己命锦衣卫清查各地官木场,凡有合用之材,全部调往龙江船厂。另外,朕还想到一个法子——"他神秘地压低声音,"铁肋木壳。"
"铁肋?"五人异口同声地惊呼。
朱文宇点点头:"以精钢打造船肋,外包木板,既坚固又轻便。当然,这需要宋爱卿尽快研制出新式钢材。"
宋应星眼中精光闪烁:"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过,陛下,如此巨舰,造价恐怕..."
"一艘'天启级'战舰,造价约十五万两。"朱文宇从案头取过一本账册,"朕己命户部核算过,若能削减宫中用度,再抄没几个贪官府邸,一年建造三艘不成问题。"
毕懋康突然指着模型上的帆装:"陛下,这帆索布局似乎与泰西船不同?"
"好眼力。"朱文宇赞许地点头,"这是朕改良过的'混合帆装'。既有泰西船的横帆,便于逆风航行,又保留我大明福船的硬帆,顺风时速度更快。另外,船底还设计了水密隔舱,即便一两处破损,也不至于沉没。"
徐光启激动得胡须微颤:"陛下圣明!此等设计,集东西方之长啊!"
朱文宇却摇摇头:"这只是纸上谈兵。要造出真正的战舰,需要大量能工巧匠。所以朕决定——"他环视众人,"在大明皇家科学院下增设'舰船院',专司战舰设计与建造。"
孙元化忍不住问道:"陛下,舰船院由谁统领?"
"朕属意徐爱卿兼领。"朱文宇看向徐光启,"徐爱卿与泰西传教士交好,可通过他们招募泰西造船师。另外,朕还要在全国范围内征调造船工匠,凡有真才实学者,不论出身,皆可授'工部匠官'衔,月俸十两起。"
徐光启深深一揖:"老臣领旨。不过臣有一请,望陛下恩准。"
"讲。"
"龙华民神父曾言,澳门有葡萄牙造船师名唤费尔南多,精通战舰建造。若陛下允准,臣想邀他入京,参与舰船院事务。"
朱文宇眼前一亮:"准!不但要请他来,还要他带上造船图纸和工具。朕会命锦衣卫护送,确保安全。"说着,他转向毕懋康,"毕爱卿精通机械,可协助徐爱卿研究战舰上的炮架、绞盘等装置。"
毕懋康连忙应道:"臣遵旨。臣观泰西战舰炮架下有滑轮,开炮后坐力小,便于快速复位。此等技术,我朝亦可借鉴。"
"正是此理。"朱文宇又看向宋应星,"宋爱卿除了研制新钢,还要负责改良船用铁钉、锚链等物。朕听闻广东有匠人能以秘法锻造不锈铁,可派人寻访。"
宋应星郑重点头:"臣记下了。另外,臣建议在舰船院下设'材料司',专研船用木材防腐、帆布防水等技艺。"
"准。"朱文宇又转向孙元化,"孙爱卿在登州督造过战船,对水师情况熟悉。朕命你为舰船院副使,协助徐爱卿工作。"
孙元化激动地跪下:"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朱文宇扶起他,继续道:"战舰造出来,还需有人驾驭。朕打算在天津、登州、泉州三地设立'水师学堂',招募良家子弟入学,教授航海、炮术、接舷战等技艺。优秀者可首接授百户、千户之职。"
徐光启若有所思:"陛下,老臣以为,除招募新人外,现有水师官兵也需重新训练。特别是炮手,泰西战舰炮术精良,远胜我朝。"
"徐爱卿所言极是。"朱文宇从案上取过一份章程,"因此爱卿看看有没办法引进一些泰西精通炮术的人才,让他们帮助我们训练炮手!待遇从优!另外朕己拟定《水师新训条陈》,规定所有水师官兵必须通过新式考核,不合格者淘汰。另外,朕还要设立'海军都督府',专管水师建设与海防事务。"
毕懋康突然想到什么:"陛下,战舰火炮布置可有讲究?臣观泰西战舰多将重炮置于下层甲板,轻炮在上,如此可保船身稳定。"
"不仅如此。"朱文宇拿起模型,指着炮窗道,"朕设计的是'斜置炮位',火炮与船身呈一定角度,这样齐射时后坐力分散,不会损伤船体。另外,船首尾要加装'追击炮',可旋转射击,对付包抄之敌。"
宋应星赞叹道:"陛下深谋远虑!此等设计,必能使我大明水师战力倍增!"
朱文宇却摇摇头:"战舰只是工具,关键还在人。所以朕要设立严格的奖惩制度。"他展开另一卷绢帛,"凡工匠改良技术有功者,赏银百两起步,特别杰出者可封爵;水师将士击沉敌舰一艘,全体船员赏银千两,指挥官升一级;而玩忽职守者..."他眼神一冷,"轻则鞭笞,重则斩首!造成朝廷重大损失的,诛九族!"
殿内一时肃然。朱文宇环视众人,语气稍缓:"当然,朕不会一味严惩。水师将士常年漂泊海上,理应待遇优厚。朕决定,水师饷银比陆军高出三成,另设'航海津贴'。阵亡者抚恤金翻倍,子女可优先入学堂。"
徐光启感慨道:"陛下如此体恤将士,何愁水师不盛?"
"还有一事。"朱文宇突然压低声音,"朕听闻永乐年间的造船图纸多有散佚,特别是宝船的制造方法几乎失传。朕己命锦衣卫暗中查访,凡有献图者,赏银千两。另外,徐爱卿可通过泰西传教士,购买或抄录泰西造船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