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离朝堂,一片庄严肃穆。随着叛党的彻底肃清,朝堂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皇帝萧崇在处理完一系列繁杂的政务后,终于有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然而,朝堂上的平静并没有持续太久,一个新的议题很快被提上了日程——立后。
皇后之位空缺已久,朝中一直有声音呼吁皇帝早日立后,以正宫闱。然而,萧崇一直忙于处理国事,无暇顾及此事。
如今,叛党已除,朝堂初定,立后之事再次被提上日程。
这天,早朝如常进行。文武百官分列两旁,气氛庄严肃穆。萧崇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朝堂,微微点头,示意众臣可以奏事。
兵部尚书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如今朝堂初定,叛党已除,国泰民安。臣等以为,皇后之位久虚,于礼不合。还请陛下早日立后,以正宫闱,安天下。”
萧崇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兵部尚书所言甚是。孤也早有此意。只是此事关乎重大,还需众卿商议。”
话音刚落,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众臣纷纷交头接耳,讨论着立后之事。一时间,朝堂上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就在朝堂上议论纷纷之际,在叶笑鹰的示意下少傅缓缓出列。
他身姿挺拔,面容沉稳,目光如炬,扫过朝堂众人,朗声道:“陛下,臣以为,立后之事,当以德才兼备为先。臣举荐叶妃娘娘为后。”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叶笑鹰是朝中重臣,叶家更是两朝元老,少傅的举荐自然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少傅继续说道:“叶妃叶若依,出身高贵,自幼聪慧贤淑,知书达理。入宫以来,深得陛下宠爱,更是以德行服人。
她多次在宫中主持礼仪,教导宫女太监,皆能尽善尽美。臣以为,叶妃叶若依德才兼备,堪为皇后。”
少傅的话音刚落,朝堂上便有不少大臣纷纷附和。叶家在朝中势力庞大,许多大臣与叶家关系密切,自然会支持少傅的提议。
“臣附议!叶妃叶若依德才兼备,堪为皇后。”
“臣等亦附议!”
一时间,朝堂上支持叶妃叶若依的声音此起彼伏。
萧崇转向站在一旁不动声色的叶笑鹰:“大将军以为如何”?
叶笑鹰出列,如青松般躬身施礼,声如洪钟道:“陛下,承蒙诸位厚爱,臣感激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臣之小女,不过是如萤火虫般,尽了身为妃嫔的些许微光之力,犹如沧海一粟,实难担当后位之重任。”
少傅出列,义正言辞道:“大将军此言差矣。陛下,吾等认为应立叶妃娘娘,其德才兼备,犹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定能母仪天下。”
然而,就在叶笑鹰的支持者们纷纷附和之际,兵部尚书却站了出来。他面色严肃,拱手道:“陛下,臣以为,立后之事,当以国之栋梁为重。臣举荐夏妃为后。”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夏妃是夏将军之女,夏将军在军中威望极高,兵部尚书的提议显然是为了拉拢军方势力。
兵部尚书继续说道:“夏妃出身将门,自幼受父亲熏陶,深明大义,勇毅果敢。
入宫以来,她多次在宫中处理突发事件,皆能临危不乱。又为陛下孕有大皇子。臣以为,夏妃有将门之风,堪为皇后。”
兵部尚书的话音刚落,朝堂上便有不少武将纷纷附和。军方势力庞大,许多武将自然会支持兵部尚书的提议。
“臣附议!夏妃出身将门,堪为皇后。”
“臣等亦附议!”
一时间,朝堂上支持夏妃的声音也此起彼伏,与支持叶妃叶若依的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就在叶笑鹰和兵部尚书的支持者们各执一词之际,朝堂上又响起了一道声音。一位寒门出身的官员缓缓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以为,立后之事,当以民心为重。臣举荐俪贵妃为后。”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寂静。寒门出身的官员在朝中势力相对较弱,但他们的提议却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这位寒门官员继续说道:“俪贵妃出身寒门,自幼历经磨难,却始终心怀仁爱。入宫以来,她多次救济宫中下人,深得众人敬爱。
她更是多次劝谏陛下,以仁治国,深得民心。更何况俪贵妃有三皇子和七公主。臣以为,俪贵妃仁爱宽厚,堪为皇后。”
寒门官员的话音刚落,朝堂上便有不少寒门出身的官员纷纷附和。寒门官员虽然在朝中势力较弱,但他们代表了广大百姓的利益,自然会支持他们的提议。
“臣附议!俪贵妃仁爱宽厚,堪为皇后。”
“臣等亦附议!”
一时间,朝堂上支持俪贵妃的声音也此起彼伏,与支持叶妃叶若依和夏妃的声音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朝堂上的争论愈发激烈,支持叶妃叶若依、夏妃和俪贵妃的三派势力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朝堂上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众臣纷纷交头接耳,讨论着立后之事。
少傅面色沉稳,目光如炬,扫过朝堂众人,朗声道:“陛下,臣以为,立后之事,当以德才兼备为先。叶妃叶若依德才兼备,堪为皇后。众位同僚,当以大局为重,莫要因私废公。”
兵部尚书面色严肃,拱手道:“叶大人所言差矣。立后之事,当以国之栋梁为重。夏妃出身将门,有将门之风,堪为皇后。众位同僚,当以国之安危为重,莫要因私废公。”
寒门官员面色坚毅,拱手道:“叶大人、兵部尚书所言皆有偏颇。立后之事,当以民心为重。俪贵妃仁爱宽厚,深得民心,堪为皇后。众位同僚,当以百姓为重,莫要因私废公。”
三派势力各执一词,朝堂上的争论愈发激烈。萧崇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朝堂众人,微微皱眉。
他心中清楚,立后之事关乎重大,绝不能草率行事。然而,朝堂上的争论已经愈演愈烈,若不及时定夺,只怕会引起更大的纷争。
萧崇微微一笑,站起身来,朗声道:“众卿不必再争。立后之事,朕自有定夺。今日朝堂已乱,众卿且退,待朕思量后再作定夺。”
众臣闻言,纷纷拱手道:“臣等遵旨。”
朝堂上的争论这才暂时平息,众臣纷纷退朝。然而,立后之事却已经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各方势力纷纷暗中活动,试图说服皇帝萧崇。
叶家府邸,叶笑鹰坐在书房中,面色沉稳。他的面前站着几位叶家的亲信,皆是朝中重臣。叶笑鹰微微一笑,说道:“今日朝堂之事,想必各位都已知晓。立后之事,关乎叶家的未来,绝不能有失。”
一位亲信拱手道:“大人放心,朝堂上支持叶妃娘娘的声势浩大。只要我们再加把劲,说服几位摇摆不定的大臣,此事定能成。”
叶笑鹰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叶妃娘娘德才兼备,堪为皇后。我们叶家一定要全力支持。不过,兵部尚书和寒门官员的势力也不容小觑,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另一位亲信说道:“大人,兵部尚书支持夏妃,无非是为了拉拢军方势力。我们不妨暗中联络几位武将,让他们明白支持叶妃娘娘的好处。”
叶笑鹰微微一笑,说道:“此计甚妙。不过,我们也要小心行事,莫要引起兵部尚书的警觉。
至于寒门官员,他们支持俪贵妃,无非是为了争取民心。我们不妨在朝堂上多做些文章,让他们明白支持叶妃才是明智之举。”
众亲信闻言,纷纷点头称是。叶笑鹰站起身来,朗声道:“好,此事就交由各位去办。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朝堂上的局势向我们倾斜。”
众亲信拱手道:“属下遵命!”
叶家的谋划就此展开,他们在朝堂上暗中动作。
叶家府邸的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叶笑鹰沉稳的面容。他端坐在书桌前,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那是叶妃叶若依入宫时所佩戴的,象征着叶家的荣耀。叶笑鹰的目光在玉佩上流转,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大人,我们已经按照您的吩咐,暗中联络了几位武将。他们对支持叶妃叶若依一事,似乎有些动摇。”一位亲信小心翼翼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担忧。
叶笑鹰微微一笑,将玉佩轻轻放下,抬起头来,目光如炬地看着亲信:“动摇是正常的,毕竟兵部尚书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但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告诉他们,叶家的势力并非只有朝堂,民间的支持同样重要。叶妃若依的德行早已深入人心,这是我们的优势。”
亲信点了点头,正要退下,叶笑鹰又补充道:“另外,派人去查查寒门官员的背景,看看他们背后是否有其他势力支持。如果有的话,我们也好提前应对。”
“是,属下这就去办。”亲信领命而去。
叶笑鹰独自坐在书房中,沉思片刻后,站起身来,走到窗前。窗外,夜色如墨,繁星点点。他望着远方,心中暗道:“立后之事,绝非简单的朝堂之争,这背后牵扯的,是整个天启朝的权力格局。叶家不能输,若依也不能输。”
与此同时,兵部尚书府邸内,也是一片忙碌景象。兵部尚书坐在正厅的主位上,面前站着几位武将和亲信。他的面色严肃,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沉。
“诸位,今日朝堂之事,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叶家虽然声势浩大,但我们的提议也得到了不少支持。”兵部尚书开口说道,声音低沉而有力。
一位武将拱手道:“大人,叶家在朝中经营多年,人脉深厚。我们虽然有军方的支持,但若想在这场立后之争中胜出,还需更多的助力。”
兵部尚书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人:“不错。叶家的势力确实不容小觑,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
夏妃出身将门,她的勇毅果敢,正是我天启朝所需要的皇后品质。我们不能让叶家独占朝堂,军方的影响力也需要得到体现。”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已经派人去联络几位摇摆不定的大臣,同时,我们也需要在民间做一些文章。让百姓们知道,夏妃才是最适合的皇后人选。”
众武将和亲信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兵部尚书站起身来,走到一幅巨大的地图前,手指轻轻敲打着地图:“这场立后之争,不仅仅是朝堂上的较量,更是民心的争夺。我们不能输,天启朝的未来,需要一个能撑起大局的皇后。”
寒门官员们聚集在一位资深老臣的府邸中,气氛紧张而严肃。这位老臣名叫赵明轩,是寒门官员中的领军人物,他坐在主位上,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
“今日朝堂之事,大家都看到了。叶家和兵部尚书的势力确实强大,但我们也不能就此放弃。”赵明轩开口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
一位年轻的寒门官员站起身来,拱手道:“赵大人,叶家和兵部尚书的势力太过强大,我们寒门官员在朝中本就势单力薄,这场立后之争,我们真的有机会吗?”
赵明德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小张,你这话就说错了。我们寒门官员虽然在朝中势力较弱,但我们代表的是广大百姓的利益。俪贵妃出身寒门,心怀仁爱,她的仁政深得民心。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一定会有转机。”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已经派人去联络几位有识之士,同时,我们也要在朝堂上继续坚持。让陛下看到,民心所向,才是立后之本。”
众寒门官员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赵明德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远方的夜空,心中暗道:“这场立后之争,不仅是朝堂上的权力博弈,更是民心的争夺。俪贵妃的仁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不能输,天启朝的未来,需要一个仁爱的皇后。”
朝堂上的争论暂时平息,但各方势力的暗中活动却愈发激烈。
皇帝萧崇坐在御书房内,面前堆满了奏折和奏章,但他却无心批阅。他的目光落在一幅精美的画卷上,那是他亲手绘制的天启朝疆域图。
“立后之事,绝非简单的朝堂之争,这背后牵扯的,是整个天启朝的权力格局。”萧崇心中暗道,目光在画卷上缓缓移动。
“陛下,叶家大人派人送来了一份厚礼,说是为叶妃叶若依立后一事而来。”一名太监小心翼翼地禀报道。
萧崇微微一笑,挥手道:“退下吧,朕自有分寸。”
太监退下后,萧崇站起身来,走到窗前。窗外,夜色如墨,繁星点点。他望着远方,心中暗道:“叶家、兵部尚书、寒门官员,三方势力各执一词,这场立后之争,究竟该如何定夺?”
他转身回到书桌前,拿起一支毛笔,蘸上墨汁,在画卷上轻轻勾勒了几笔。笔锋如剑,每一笔都带着他的深思熟虑。
“叶妃若依,德才兼备,深得朕心;夏妃,出身将门,勇毅果敢,能撑起大局;俪贵妃,仁爱宽厚,深得民心。三人各有优势,朕该如何抉择?”萧崇心中反复思索,却始终难以定夺。
他轻轻放下毛笔,如释重负般站起身来,缓缓走到一幅画像前。画像中,御花园枫树下,一位身着宫装的女子亭亭玉立,宛如一朵盛开的牡丹,面若桃花,倾城之貌令人心醉,眉眼间流露出的那一丝柔和,恰似春日暖阳,温暖而醉人。
从轮廓和双眼看去,他宛如俪贵妃般高贵典雅,但若仔细端详,又仿佛能看到那位居住在未央宫的三皇子锦宸的义父——无双剑仙的影子,恰似那绝世宝剑,锋芒毕露却又不失温润。
“叶妃、夏妃、俪贵妃,三人皆为佳人,朕该如何选择?”萧崇心中暗道,目光在画像上久久停留。
就在各方势力暗中角力之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这天,宫中传出消息,叶妃叶若依突然生病,卧床不起。消息传出后,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叶笑鹰得知消息后,心中大惊。他急忙赶到叶妃的寝宫,只见叶妃躺在床上,面色苍白,气息微弱。叶笑鹰心中焦急,却也无可奈何。
“若依,你一定要挺住,叶家的未来,天启朝的未来,都需要你。”叶笑鹰在心中默默祈祷。
与此同时,兵部尚书和寒门官员们也纷纷派人前来探望。兵部尚书心中暗喜,认为这是夏妃胜出的绝佳机会;寒门官员们则担心叶妃的病情会影响立后之事的走向。
然而,就在众人纷纷猜测之时,叶妃的病情却突然好转。原来,叶妃的病并非大病,只是因为连日操劳,身体有些不适。叶笑鹰得知后,心中大喜,急忙派人通知各方势力。
“若依的病情好转,这是叶家的福气,也是天启朝的福气。”叶笑鹰心中暗道,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朝堂上的争论再次升温,各方势力纷纷为自已的候选人摇旗呐喊。然而,就在众人纷纷猜测皇帝会如何决断之时,萧崇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这天,早朝如常进行。文武百官分列两旁,气氛庄严肃穆。萧崇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朝堂,微微一笑。
“众卿,立后之事,朕已思量多日。今日,朕有了决断。”萧崇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众臣纷纷屏住呼吸,等待着皇帝的决定。
“叶妃叶若依,德才兼备,深得朕心;夏妃,出身将门,勇毅果敢,能撑起大局;俪贵妃,仁爱宽厚,深得民心。三人皆为佳人,朕难以抉择。”
幸得永安王来信,信中所提之人,乃是永安王之表妹,先皇后之侄女。此女乃青州胡家之女,胡清泠,其待字闺中,恰似那含苞待放之花蕾,德才兼备,恰似那璀璨明珠,熠熠生辉,蕙质兰心,更胜那空谷幽兰,淡雅高洁,实乃可堪为后之良人。
只见那萧崇稳稳地端坐在龙椅之上,其面容冷峻,不怒自威,仿若一座巍峨耸立的泰山,凝重而沉稳。他微微眯起双眸,目光缓缓扫过下方的一众朝臣,宛如苍鹰俯视猎物一般犀利无比。
此时,只听得他那低沉浑厚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一般响起:“诸位爱卿,对于此事,你们意下如何?”这声音在朝堂之中回荡开来,震耳欲聋,令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当听到永安王萧楚河竟然举荐之时,众朝臣皆是面色一变,有的紧紧皱起眉头,有的则暗暗咬紧牙关,心中更是暗自叹息不已。
他们原本满心期待能够达成自已的目的,未曾想如今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有的盘算都落了空。
然而,尽管心中万般不情愿,但在皇帝那威严的注视之下,这些朝臣们也只得硬着头皮齐声高呼道:“臣等附议!”这声音参差不齐,其中夹杂着些许无奈与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