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墙柳崇河帝后传

第五十五章 宫廷危机与外交破局

加入书架
书名:
宫墙柳崇河帝后传
作者:
梦若无痕
本章字数:
11928
更新时间:
2025-02-11

随着叛逆大臣被押解回宫,京城的气氛却依旧凝重。萧崇深知,此次虽将主谋拿下,但朝中与叶笑鹰勾结的势力盘根错节,稍有不慎,便可能死灰复燃。他回到皇宫,即刻召集心腹大臣入宫商议对策。

在养心殿内,灯火彻夜未熄。大臣们面色凝重,纷纷进言。萧崇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视众人,沉声道:“此次谋逆之事,给我朝敲响了警钟。诸位爱卿,可有良策,以绝后患?”

吏部尚书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当务之急,是彻查与叶笑鹰有牵连之人,不论官职大小,一律严惩,以儆效尤。”

萧崇微微点头,却又陷入沉思:“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起朝堂动荡。需暗中调查,掌握确凿证据后,再一举肃清。”

与此同时,清泠在霜华宫内心神不宁。她虽因萧崇的宽宏而获得将功赎罪的机会,但心中始终忐忑不安。

她深知自已的行为给萧崇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担忧自已的孩子锦宸和七公主会因此受到牵连。

阿雅在一旁轻声安慰:“娘娘,陛下既然给了您机会,便说明他心里还是念着旧情的。您就安心等着吧。”

清泠苦笑一声:“但愿如此吧。我当初也是被他们逼得走投无路,才犯下大错。只希望陛下能真正原谅我。”

而在皇宫之外,楚河和影九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边疆。他们将机密物件顺利交到萧凌尘手中,边疆的局势暂时得到了稳定。然而,他们深知,此次任务虽已完成,但朝堂内部的隐患一日不除,国家便一日不得安宁。

楚河望着远方的烽火台,对影九说道:“此次京城变故,让我深感朝堂斗争的残酷。我们必须尽快赶回京城,协助二哥稳定局势。”

影九点头表示赞同:“没错,我担心陛下在京城孤立无援,那些残余势力说不定还会有其他阴谋。”

两人稍作休息后,便立刻踏上了回京之路。

在京城的大牢内,被关押的叛逆大臣仍不死心。他暗中买通了一名狱卒,试图传递消息给外面的同党,让他们继续谋划反抗之事。

狱卒趁着夜色,悄悄将一封密信送出了大牢。然而,他的一举一动都被隐藏在暗处的影卫看在眼里。影卫迅速将此事报告给了萧崇。

萧崇得知消息后,怒不可遏:“这些人真是冥顽不灵!竟敢在朕的眼皮底下搞小动作。”他立刻下令,加强对大牢的守卫,并对所有狱卒进行严查,务必将隐藏在其中的同党揪出。

经过一番调查,萧崇发现朝中还有一位礼部侍郎与叛逆大臣关系密切。此人表面上对萧崇忠心耿耿,实则暗中为叛逆势力提供支持。萧崇决定先不动声色,继续收集证据,等待时机成熟,再将其一举拿下。

几日后,楚河和影九回到了京城。他们进宫面见萧崇,详细汇报了边疆的情况。萧崇听后,心中稍感欣慰:“你们此次任务完成得很好,边疆稳定,孤便无后顾之忧。接下来,便是要彻底肃清朝堂内的残余势力。”

萧崇从御案后走出,“楚河,二哥为北离的黎明百姓在此谢过你和影九”。

“二哥,你我兄弟。身为皇家人,怎能让外人乱我北离江山。只要二哥想招,北离有乱,我萧楚河必回”。

楚河拱手道:“二哥,楚河愿效犬马之劳,协助二哥铲除奸佞。”

影九也在一旁表态:“臣定会全力以赴,不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得逞。”

就在这时,清泠求见。她走进养心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陛下,臣妾已想好了一个计策,或许可以引出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同党。”

萧崇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哦?爱妃有何计策,说来听听。”

清泠抬起头,眼中透着坚定:“臣妾可以假装与叛逆大臣还有联系,向他们透露一些假消息,引他们上钩。”

萧崇沉思片刻,觉得此计可行:“好,既然如此,便依爱妃所言。但你要记住,此事万分危险,切不可掉以轻心。”

清泠领命而去,开始着手准备实施计划。而萧崇则与楚河、影九等人进一步商讨对策,为即将到来的决战做着最后的准备。

京城的上空,乌云再次聚集,一场更加激烈的朝堂风暴即将来临……

清泠回到霜华宫,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诱敌计划。她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稍有差池,不仅前功尽弃,还可能让萧崇的心血付诸东流。

为了增加可信度,她让阿雅秘密联络了一位曾经与叛逆大臣有过交集的宫女,通过她向外界传递消息,称自已掌握了萧崇的一些重要把柄,准备与叛逆势力再次合作,共图大业。

消息传出后,京城的暗处开始有了动静。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残余势力,听闻清泠的“诚意”,开始蠢蠢欲动。

他们一方面对清泠的话半信半疑,另一方面又难以抵挡这个可能扳回局势的诱惑。经过一番秘密商议,他们决定先派一名心腹前去与清泠接头,试探虚实。

接头之日,清泠强装镇定,在霜华宫的偏殿中等待着。

当那名黑衣人踏入偏殿时,清泠的心跳陡然加快,但她还是努力保持着镇定,按照事先与萧崇商议好的台词,与黑衣人周旋起来。

她详细地描述着所谓的“把柄”,并拿出了一些伪造的信件作为证据,成功地骗取了黑衣人的信任。

黑衣人满意地离开后,清泠立刻将情况报告给了萧崇。

萧崇得知消息后,立刻召集影卫,制定了详细的抓捕计划。

他深知,这是将残余势力一网打尽的绝佳机会,绝不能有丝毫差错。

与此同时,在朝堂之上,礼部侍郎也开始有所行动。他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劲,怀疑清泠的出现是萧崇的计谋。于是,他暗中联络了一些军中旧部,企图在关键时刻发动兵变,以武力逼迫萧崇退位。

萧崇通过影卫的情报网,得知了礼部侍郎的阴谋。他意识到,局势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他一方面加强了皇宫的守卫,防止礼部侍郎狗急跳墙,直接攻打皇宫;

另一方面,他让楚河和影九带领一部分精锐影卫,暗中监视礼部侍郎的一举一动,等待时机成熟,便对其发动致命一击。

几天后,残余势力的主要成员按照约定,齐聚在京城郊外的一处废弃庄园中,准备与清泠商议最终的行动方案。萧崇得到消息后,亲自带领影卫,将庄园团团围住。随着一声令下,影卫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入庄园,与叛逆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战斗中,萧崇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叶笑鹰的心腹。原来,他一直隐藏在幕后,操纵着这一切。萧崇心中涌起一股怒火,他手持长剑,直冲向叶笑虎:“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叶笑虎见势不妙,转身想逃。但萧崇怎会轻易放过他,几个回合下来,便将叶笑虎制服。随着叶笑虎的落网,这场残余势力的反扑彻底宣告失败。

然而,萧崇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就接到了楚河的密报:礼部侍郎已经察觉到了危险,准备提前发动兵变。萧崇立刻调兵遣将,在皇宫内外布下了天罗地网,等待着礼部侍郎的到来。

深夜,礼部侍郎带领着数百名士兵,悄悄向皇宫逼近。当他们来到皇宫门前时,却发现大门紧闭,四周一片寂静。礼部侍郎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刚想下令撤退,却发现自已已经被萧崇的大军包围。

在萧崇的指挥下,士兵们如潮水般冲向礼部侍郎的叛军。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叛军渐渐不敌,纷纷投降。礼部侍郎见大势已去,绝望地瘫倒在地。

至此,这场惊心动魄的朝堂斗争终于落下了帷幕。萧崇成功地肃清了朝中的叛逆势力,稳固了自已的统治。他论功行赏,对楚河、影九、清泠等人都给予了丰厚的赏赐。

清泠看着手中的赏赐,心中感慨万千。她知道,自已的错误终于得到了弥补,萧崇也真正地原谅了她。她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默默祈祷,她那不知在那的锦宸能够平安。

而此时的萧崇,正静静地伫立在皇宫那高耸入云的城楼之上,身姿挺拔如松,目光锐利地俯瞰着下方繁华热闹、车水马龙的京城。

他那双深邃如海的眼眸之中,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却坚定不移的神情。因为他深深地明白,身为这泱泱大国的一国之君,所肩负的责任犹如泰山般沉重。

尽管刚刚经历过的那场惊心动魄的危机已然成功化解,但那些潜藏于暗处的威胁仍旧如同幽灵一般挥之不去。

尤其是来自南方邻国——南决的巨大压力,始终像一块沉甸甸的巨石压在萧崇的心间,令他夜不能寐、食不知味。

就在这时,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到了萧崇的耳中。

原来,无双竟然从暗六那里获知了一则重要情报:那位身怀绝技的无双剑仙,

居然带着年幼可爱的锦宸以及忠心耿耿的暗五和暗六,悄悄地离开了无双城,一路向北行进,只为请出隐居在北境之地的绝世高人苏然出山相助。

时光荏苒,转眼间过去了半年有余。在这漫长的日子里,萧崇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无双他们一行人的安危。

终于,在这个寒冷的冬末时节,传来了无双一行人即将抵达天启城的喜讯。

得到消息后的萧崇激动不已,早早便来到了宫门之前,翘首以盼,满心期待着能早日见到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身影。

“陛下,无双剑仙等人已经进入天启城了!”一名侍卫匆匆跑来禀报。

听到这个消息,萧崇脸上顿时绽放出欣喜若狂的笑容,连忙应道:“好!太好了!”

接着,他又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急忙转过身去,对着身后的贴身太监顺子问道:“顺子啊,你快帮孤瞧瞧,今日孤这身装扮可还算得体?”

顺子赶忙上前仔细打量一番,然后满脸堆笑地回答道:“回陛下,您今日这身着装简直是威风凛凛、气宇轩昂,好极了!”

一辆装饰精美的马车从远方缓缓驶来,车轮滚动的声音逐渐清晰可闻。随着距离的拉近,那辆马车终于稳稳地停在了巍峨庄严的宫门前。

车门轻轻打开,只见一位身姿俊逸、气质出众的男子轻盈地下了车。他便是无双,此刻正温柔地牵起一个粉雕玉琢、年约五岁的小男孩儿——锦宸的手,随后又转身扶着另一名男子一同走下车来。

无双面带微笑,款步走到萧崇面前,微微躬身行礼道:“无双见过陛下,幸不辱命!”接着,他侧身指向身旁那位风度翩翩的男子,向萧崇介绍道:“陛下,这位就是苏然先生。”

萧崇目光落在苏然身上,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拱手说道:“苏先生,有礼了。”

苏然赶忙回礼,恭敬地应道:“陛下。”

萧崇看着苏然略显疲惫的面容,关切地说:“苏先生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朕已安排顺子先代苏先生前往雪落山庄歇息。那里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相信能让先生好好放松一番。”

无双笑着附和道:“陛下所言极是。苏先生,永安王可是个性情洒脱之人,且博学多才、才华横溢。您在雪落山庄想必定能与其畅谈天下之事,相谈甚欢。”

苏然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之色,回应道:

“永安王的大名,苏某早有耳闻,心中对其仰慕已久。一直渴望能有机会与之一较高下,切磋学问。

可惜始终未能如愿相见。今日有幸承蒙陛下召见,并能入住雪落山庄,实在是苏某之荣幸。在此,多谢陛下成全!”

萧崇摆了摆手,朗声道:“顺子,速速带苏先生过去,一路上要悉心照料,切不可有所怠慢!”顺子连忙上前,恭敬地引着苏然朝雪落山庄的方向走。

只见从远处缓缓走来一人,身姿挺拔如松,气质儒雅非凡,正是那萧楚河。他面带微笑地朝着萧崇喊道:

“二哥,顺子此次就不必同行了。由我带着苏先生前去即可。”

萧崇闻声望去,见到来人是自已的弟弟萧楚河后,微微点头应道:“好,那就有劳楚河了。”言语之中透露出对萧楚河的信任和放心。

原来这苏然已在雪落山庄逗留了两日有余,在此期间,他与萧楚河曾有过一番深入且冗长的交谈。

经过这番畅谈,苏然对萧楚河的才华、见识以及为人处世之道深感钦佩,心中更是对其心悦诚服。

苏然全身心投入到应对邻国危机的谋划中,他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外交头脑,协助萧崇制定了一系列精妙的策略。使者们带着萧崇的亲笔书信和丰厚的礼物,分别前往周边各国。信中详细阐述了邻国的野心以及唇亡齿寒的道理,呼吁各国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威胁。

与此同时,楚河加紧整顿军队,日夜操练士兵。他深入军营,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为了提升军队的战斗力,楚河还亲自挑选了一批精锐将士,组成了一支先锋部队,进行特种训练,以备不时之需。

在外交战场上,局势逐渐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一些周边国家在收到萧崇的书信后,纷纷表示愿意与萧崇的国家结成联盟。

他们派遣使者来到京城,与萧崇签订了互助条约,承诺在邻国入侵时,将出兵相助。然而,仍有一些国家持观望态度,他们担心一旦卷入这场纷争,会给自已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说服这些国家,苏然主动请缨,前往这些国家进行游说。他带着几名随从,踏上了漫长的旅程。

每到一个国家,苏然都会详细地向该国的君主和大臣们分析局势,展示萧崇的诚意和决心。他还会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互利共赢的合作方案,以增加该国与萧崇国家结盟的吸引力。

在苏然外出游说期间,京城内部也在紧张地筹备着。永安王妃和夏妃发动后宫的妃嫔和宫女们,为前线的士兵们缝制棉衣和军鞋。她们亲自带头,日夜赶工,希望能为士兵们送去温暖和关怀。

同时,她还组织了一场募捐活动,号召京城的百姓们为国家的防御事业贡献自已的力量。百姓们纷纷响应,一时间,捐款捐物的队伍排起了长龙。

在这段时间的朝夕相处之下,曾经因为清泠而始终对影九抱有深深敌意的夏妃,竟然不知不觉地将她视为可以无话不说、亲密无间的好姐妹。这种转变实在令人感到惊讶和意外。

当萧崇和萧楚河兄弟俩听闻这个消息时,他们不禁相视一眼,而后双双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那叹息声中既有感慨,也有一丝难以置信。毕竟,当初夏妃对待影九的态度可是相当恶劣的,谁能想到如今竟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而萧崇则每日在朝堂上与大臣们商议军事部署和外交策略。他密切关注着邻国的动向,同时也时刻关注着苏然的游说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邻国似乎察觉到了萧崇国家的准备和周边国家的态度变化,他们的行动变得谨慎起来。原本集结在边境的军队,也开始有了一些松动的迹象。

就在大家都以为局势即将得到缓解的时候,苏然却在一个关键国家遇到了麻烦。这个国家的君主虽然对苏然的提议表示出了一定的兴趣,但国内的一些大臣却强烈反对结盟。他们认为,与萧崇的国家结盟会损害本国的利益,而且一旦战争爆发,本国将首当其冲。

苏然陷入了困境,他深知这个国家的态度对于整个联盟的形成至关重要。于是,他决定暂时留在这个国家,继续与大臣们进行沟通和协商。他利用自已的学识和口才,向大臣们阐述了结盟的好处和不结盟的风险。同时,他还积极与当地的一些贵族和富商建立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

在京城,萧崇得知苏然的困境后,决定采取一些行动来支持他。他派遣了一支由影卫组成的秘密队伍,前往这个国家,暗中保护苏然的安全,并协助他开展工作。同时,他还再次向这个国家派出了使者,带去了更加丰厚的礼物和更加优惠的合作条件。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苏然终于说服了这个国家的君主和大臣们。他们同意与萧崇的国家结成联盟,并承诺在必要时提供军事援助。苏然带着这个好消息,马不停蹄地赶回京城。

当苏然回到京城时,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萧崇亲自出城迎接,对苏然的功绩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他当即决定,破格提拔苏然为礼部侍郎,让他参与到国家的核心决策之中。

随着联盟的形成,邻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已的计划,最终决定暂时放弃入侵的念头。一场即将爆发的战争,就这样被成功化解了。

然而,萧崇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深知,和平来之不易,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提升国家的实力。于是,他在国内继续推行改革,加强军事建设,同时也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各国保持友好的关系。

在经历了这场危机之后,萧崇的国家变得更加团结和强大。百姓们安居乐业,朝堂上一片清明。而苏然、萧楚河、萧凌尘、无双等一批有志之士,也在这场危机中展现出了自已的才华和担当,成为了国家的中流砥柱。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