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村民们吃了肉,下午上工果然干劲十足,一个下午便把红薯,土豆收完了。
那速度前所未有的快,而且每亩地里头的产量惊人,红薯和土豆的个头有成年男人的两个拳头那么大,把村民们乐得不着边,嘴角的笑容就没落下过。
当公社的领导下来巡察工作时,看到荷花村这大丰收的景象,对这里的社员们给予了高度赞扬:
“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经历几个月的干旱天气,不仅没有丝毫退缩和气馁,反而凭借着自已勤劳的双手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战胜重重困难,成功保住了人民群众的口粮!”
他的声音洪亮有力,回荡在整个村庄上空,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这份肯定与鼓励。
把村支书和村长两个激动得面红耳赤,没想到他们荷花村还有机会获得公社领导的认可,真是活久见,不枉他们兢兢业业劳心劳肺为村里工作多年。
荷花村在公社里算是叫的上名字了。
这一天村民们喜气迎人。
*
宋冬至这次休假回来刚好遇上村里秋收,秋收一结束,他的假期也接近尾声了。
在此之前,由于工作原因,宋冬至很少有机会在家里多待些时日,因此对于这种聚少离多的生活状态,南月早已习以为常,并未感到太多异样。
然而,自从他这次休假回家后的这些日子里,两人每日朝夕相伴、形影不离,仿佛那些分离的日子从未存在过一样。
当南月正沉浸在幸福之中时,听到这句话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瞬间打破了平静美好的气氛。
南月的心猛地一沉,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感涌上心头,她难以接受这个事实,情不自禁地一头扑进宋冬至怀抱里,眼泪如决堤的洪水般止不住地流淌下来。
宋冬至紧紧拥抱着怀中抽泣的南月,感受着她身体微微颤抖以及那不断浸湿自已衣衫的温热泪水,心中同样充满了无尽的酸楚与不舍。
不止南月,宋冉也是满心不舍,但作为修炼之人,没有过多沉溺于伤春悲秋,短暂的情绪波动一过,便很快恢复了平静,不再让离愁别绪占据心头。
想想便宜老爸的工作性质,神识在空间搜索一遍。
上次忽悠大哥宋子逸带她进山转了一圈,凤凰山脉物产丰富,移栽了很多奇珍异宝进空间,比如人参,灵芝,石斛,茶树等,经过空间灵气的优化,已经长成灵植了。
用神识选了一棵百年人参,一棵五十年的,百年灵芝加上其它药材,把它们提炼成一颗颗黑色的小丸子,装进瓷瓶里,整整十瓶,一瓶大概十颗左右。
瓷瓶上面贴着功效和使用方法,以防便宜老爸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把它们当垃圾扔了,那还真是白瞎了她那么用心准备。
接着又是采摘灵茶,蒸发水份,最后出来两斤多,用肥大的树叶抱起来。
宋冬至离开的前一天,宋老三和宋小满从镇上抽空回来了一趟,兄妹几人好好吃了一顿饭,可把老两口开心坏了,酒都喝多了两杯。
第二天,
宋冬至拗不过哭唧唧的妻子,心一软便答应让她送到火车站。
有南月的地方,当然少不了宋冉,她把一早准备好的东西从空间拿出来,放屋里床头。
早上告诉母亲位置,让她把东西拿上,上火车的时候再塞给他,这样他就没时间问其他了。
站台上,宋冬至紧紧抱着怀里软萌香糯的闺女,在她脸上亲了一口,舍不得松开,不敢想象以后见不到她们的日子有多煎熬。
可惜相聚总是短暂的,在宋冬至上车的前一刻,手里被塞了一个包裹。
“爸爸,这是我和妈妈精心准备的哦。”宋冉的声音清脆地响起一声。
宋冬至眉梢一挑,下意识看向妻子见她点头。
就在手里掂量一下,好奇里面是什么东西,但马上发车了,舍不得把时间浪费在这里。
宋冉看着缓缓启动的火车,眼睛睁得溜圆,心中满是好奇,这就是这个时代的飞行法器,不,交通工具吗?
看着也不快啊,唯一的好处就是能一下子容纳几百人。
母女俩直到看不见火车影子了,才离开火车站。
好在他们镇上是火车的一个经停站,坐车不用大老远跑去县里。
宋冉来到这个世界那么久,还是第一次来镇上,看见什么都稀奇,长睫毛大眼睛一闪一闪,骨碌转个不停。
“你看,这闺女长得忒好看了,白嫩肥嘟嘟的,一看就是有福气的。”
“你肚子里这个不知道是什么,要是也生一个这么好看的女娃娃,我们家就圆满咯。”
“妈,我要妹妹!”
婆媳三代的对话传入南月耳中,让她木然的脑子缓缓回过神来,下意识回了一个笑容。
回头看着火车站口川流的人群,心中默默叹了口气,把情绪埋藏在心底,重新扬起一抹笑意。
宋冉清楚地感受到母亲情绪的变化,心里很是欣慰,这才对嘛,离别不过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逢,何必搞的像生死轮回似的,把自已弄得不受控制。
自已不高兴不说,还把身边的人弄得大气不敢出,生怕再次伤害到她。
宋冉指着前面人满为患的方向,“妈,前面是什么?我们去凑凑热闹吧。”
南月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了然,“那是供销社,你姑姑就在那里上班。”
宋冉一听更加好奇了,连忙催促母亲走快点。
镇上的路面也好不到哪里去,三两辆自行车快速从她们身旁过去,瞬间扬起一阵尘土。
南月赶忙捂住女儿的口鼻,生怕灰尘被吸进鼻子里了,暗骂了句“都什么人啊,有自行车了不起啊,真是的,太没素质了。”
宋冉也微微蹙眉,盯着那些人离去的背影,手上似乎还带着一圈红色的布,不知道干嘛用的,难道镇上流行这种穿搭?
边走边观察周边的环境,街道两旁全都是清一色的低矮建筑,灰扑扑的砖瓦房,墙上还刷着红色显眼的标语。
路上人来人往,男女大多穿着蓝色或者灰色工装,一顶灰白的帽子,要不就是碎花布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