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杰在电影院说的话,第二天就上了报纸。
而这番话题自然引起了许多人注意到街霸动画电影变装的事情,尤其是人气女角色春丽,自是令许多LSP十分在意。
以此带来的效应,就是动画电影作为贺岁片,它的门票越来越受卖座,各大院线档期排得极满。
一个月后的票房统计,竟达三千一百七十四万港币!
今年的八月份出的成龙主演的警察故事续集,首月票房是三千四百多万元。
街霸的动画电影虽及不上,但也足以列入88年港岛十大卖座电影之内。
这个消息当即引起轰动,当初鸿游娱乐为街霸动画电影打广告时,可有不少业内人士不看好。
毕竟以游戏为主题的动画电影,还从来没有过成功的先例。
况且这个年代在港岛地区,依旧认为动画片属于少儿才看的东西,怎么可能吸引得了观众。
街霸这游戏也不可能做成幼儿喜欢的那种类型,但又吸引不了,因此当初没少知名人士在媒体上唱衰鸿游娱乐这次三千万的大手笔投资,认为一经放映,等于扑街。
但事实偏偏就打了这些人的脸,游戏动画电影的确吸引不了低幼人群,也吸引不了一般的成年人。
可他们忘记了街霸如今依旧是街机界最大的游戏IP,自从街霸除了以后,什么卡普空、世嘉、SNK等等游戏公司,接连跟风出了不少格斗游戏。
如饿狼传说、生死格斗、铁拳等等,但他们都是第一次出这种类型的游戏,因此在动作的和判定以及声效反馈上,都无法跟鸿游娱乐的一代经典街霸相提并论。
更不用提游戏的平衡性和打击感了,与街霸完全没有可比性,很容易研究出某些近乎无敌的赖招来取胜。
不像街霸很需要玩家的反应、目押和拆招技巧等等,绝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玩法,虽然某些玩家也曾研究出过所谓的无敌打法,但很快每种角色都能找出破解办法,这就是街霸强大的平衡性带来的魅力。
也就去年SNK另辟蹊径,出了个名为侍魂的格斗游戏。
以独特的武士对决,刀刀见肉的玩法,算是在格斗游戏界开创出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游戏由于没有什么特别华丽的连招,招式设计严谨十分硬核,决斗时往往抓住一个破绽就能迅速扭转形势反败为胜,颇有脚盆剑戟片的风格,因此大受欢迎。
一般的格斗游戏,如果看到对手残血,往往会采用飞行道具等方式慢慢将对手磨死。
而侍魂这款游戏,如果残血时对手保持着满怒状态,一旦被他抓住己方暴露的破绽,挨上一记重刀,那就足以损失一半的血量。
最可怕的是满怒状态下的攻击能造成更久的硬直,接踵而来的轻斩或中斩,朴实无华的一小套连击就能带走对手,彰显绝地反击的。
这就是侍魂的魅力,也是如今能在IP上追上街霸的刀剑格斗游戏。
以街霸强大的IP,街霸二这款游戏全球同步上市时,各大街机店都进疯了。
如此风潮,再加上电影本身质量上佳,自然就卖得异常火爆。
港岛首月上映后,很快提到了宝岛、大陆、东南亚等地区。
这些地区上映三个月后,已经有不少人弄到了盗版录影带,将相关片段发布到网上。
袁杰一惊之下,连忙以黑客手段到处删除,然后迅速跟欧美那边院线商量上映日期。
终于拖了一个月才完全搞定,正式在欧美上映。
虽说用黑客与法律手段删掉了那些流传网络的盗版电影,不过部分打斗片段还是传得全球皆知。
见识过里面拳拳到肉,极具动感的打击动画后,欧美玩家更加期待。
直到电影上映,最初的两周几乎场场爆满。
看完以后,同样是大量玩家要求把春丽和各个角色的变装都做到游戏里面去,看起来全世界的LSP都是一个样。
在这种情况下,街霸二在市面上的各种反馈也已收到不少,袁杰立刻要求启动街霸三。
不过这款游戏分两个平台同时研发,一个平台自然还是街机,目前网吧还没普遍,街机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当然得做下去。
另一个平台自然还是当前的鸿游168,说起来鸿游168自八五年上市,至今也有三年多了。
现在是八九年,鸿游168这个平台上的游戏已经超过了三千多款,远远凌驾于超级R天堂与世嘉MD上。
就连本公司出品的游戏,诸如神剑伏魔录、三国志、冒险王、机甲战士、恶魔城、火焰纹章等等,都有出续作。
只不过大部分都非袁杰主导,他只是兼任这些精品游戏的监制而已,公司内部也培养了不少人才,足以挑起大担。
不过游戏天堂主编信原悠介依旧抱怨过,多数游戏的续作虽然精彩,不过都达不到最早由袁杰主导开发的那般经典,希望袁杰这个老板不要光顾着数钱,也应该为全世界玩家做点贡献。
可袁杰就是这样,不太喜欢做游戏的续作,他喜欢开创新的游戏,而不是把各种元素都融入到续作里面。
况且大部分RPG类型游戏的续作,实在不必做太大创新,只用做微创新,质量别做得比初代差,就会有很多玩家买单。
袁杰本身也不大看得上鸿游168落后的游戏机能,这样下去,再过两年,恐怕流行起来性能越来越好的PC也将把这款游戏机淘汰掉。
所以事情得做在前面,该开始他的新时代游戏主机计划了。
接下来的游戏主机,袁杰当然不会走世嘉土星和R天堂N64的老路。
这两款经典的第五代家用主机之所以会败给从来没做过游戏的索尼PS1,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世嘉与R天堂因各种原因,导致开发游戏的第三方全部跑到了索尼那边。
世嘉是因为土星这款主机采用了双CPU和双GPU的架构,导致游戏软件的开发难度极高,就连开发者铃木裕都曾说软件商能将硬件性能开发出来的,恐怕只有百分之一。
再者就是土星价格昂贵,几乎是PS1的一倍,因此哪怕同在九四年上市,土星因为VR战士的移植力压PS一筹,最后也因为以上两方面原因而失败。
由此也导致了世嘉的没落,再也没有参与过主机市场的残酷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