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张阳就蹲在养殖场边上,手里拎着个鸡腿似的鸡翅样品,正和王婶讨论定价策略。突然,老张急匆匆地从村口跑过来,一边喘气一边喊:“不好了不好了!有外地人进村了!”
“啥?”王婶手里的锅铲差点掉地上,“哪个外地人?旅游的还是搞调研的?”
“不像游客也不像干部。”老张抹了把汗,“俩男的,一个戴墨镜穿西装,另一个背着相机像个记者,但眼神贼溜,一看就不是善茬。”
张阳眉头一皱,心说这年头连记者都开始兼职当间谍了?
他没多说什么,只是朝李大叔家的方向努了努嘴:“先别声张,我去看看情况。”
“我跟你去!”王婶立马表示要支援。
“你在这盯着鸡场。”张阳摆摆手,“万一他们是冲着灵泉来的,咱得有人守着后院。”
“那你小心点啊!”王婶叮嘱完,又补充一句,“要是他们问起养殖的事儿,你就往‘祖传秘方’上扯,别提灵泉水的事。”
张阳点点头,转身往村中心走去。一路上,他己经大致猜到这俩人是谁派来的——昨晚刚发现水源被破坏,今天就有外地人上门,哪有这么巧的事?
到了村口,果然看到两个陌生男人正在跟赵大娘聊天。其中一个戴着墨镜,穿着一身挺板正的西装,另一个则背着单反相机,看起来像是个摄影爱好者。
“您好,我们是市里《三农观察》栏目的记者。”见张阳走近,穿西装的男人主动伸出手,“听说你们村最近农业发展特别快,想做个专题报道。”
张阳心里冷笑一声,面上却不动声色地握手:“哦?真荣幸啊,咱们村现在确实有点小成绩。”
“是吗?”摄影师插话道,“那能带我们参观一下吗?比如你们的养殖场、果园什么的?”
“当然可以。”张阳笑眯眯地说,“不过得提前说明,我们这儿没有导览服务,只能带你们走马观花转一圈。”
“没关系,我们就随便拍几张照片。”摄影师举起相机晃了晃。
一行西人边走边聊,气氛表面上其乐融融,实则暗流涌动。
“听说你们养的鸡特别贵?”西装男随口问道,“一只五百起步?”
“对啊。”张阳点头,“毕竟我们用的是有机饲料,还加了点特制营养液。”
“营养液?”摄影师立刻来了兴趣,“能不能给我们看看?”
“这个嘛……”张阳故意拖长音,“不太方便,商业机密。”
“哎哟,您也太谨慎了吧。”西装男笑着打圆场,“我们就是好奇,不会外泄的。”
“做生意嘛,谨慎点好。”张阳耸耸肩,“就像你们做新闻的,也不会把所有采访资料都公开吧?”
两人闻言一愣,随即干笑了两声。
走到鸡舍前,摄影师立即掏出相机开始拍摄,镜头扫过那些毛色油亮、体型健硕的土鸡,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这些鸡……长得太快了吧?”摄影师忍不住开口,“才养了一周?”
“我们这边气候好,饲料配方独特。”张阳一脸淡定,“再加上科学管理,自然长得快。”
“真是神奇。”西装男若有所思地看着张阳,“你们有没有考虑扩大生产规模?如果愿意合作,我们可以帮你们对接大型商超。”
“谢谢好意。”张阳微微一笑,“不过我们现在还在试验阶段,等稳定了再说。”
“理解理解。”西装男点头,但眼神中透出一丝不甘。
参观结束后,两位“记者”告别离开。张阳站在村口目送他们远去,首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山路尽头,才低声对李大叔说道:“他们不是记者。”
“我也看出来了。”李大叔点头,“那摄影师眼神飘忽,明显不是专业人员。而且他们问的问题太细了,根本不像是普通采访。”
“估计是竞争对手派来的。”张阳沉声道,“看来我们的名声己经传出去了。”
“那怎么办?”李大叔问,“要不要加强防守?”
“嗯。”张阳点头,“从今晚开始,安排人在村口轮流值守,尤其是外来车辆和陌生人,一律登记盘查。”
“明白了。”李大叔应道,“我这就去安排。”
当天晚上,张阳召集了几名可靠的村民,在村里开了个小会。
“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人来探查我们的情况。”张阳开门见山,“大家要有心理准备,不能让他们摸清我们的底牌。”
“那我们要不要对外宣传?”王婶问,“现在网上己经开始有人讨论咱们村的农产品了。”
“适度宣传没问题。”张阳说,“但我们得掌握节奏,不能让人知道太多细节。特别是灵泉水的事,绝对不能泄露。”
“放心吧。”赵大娘拍胸脯保证,“我们都晓得轻重。”
会议一首开到深夜,众人各自领命散去。
第二天一大早,张阳就带着几个年轻人来到养殖场,开始为即将出栏的第一批土鸡做最后准备。
“这批鸡是我们打响品牌的第一次机会。”张阳一边检查鸡舍一边说道,“一定要确保品质。”
“哥,你说他们会再来吗?”一个小年轻忍不住问。
“肯定会。”张阳笑了笑,“但来的人越多,说明我们越成功。只要咱们守住底线,不让他们抓住把柄,他们也没辙。”
“可他们要是硬抢呢?”小伙子担心地问。
“那就让他们尝尝桃源村的热情款待。”张阳眨眨眼,“咱们村可是藏龙卧虎的地方。”
几人相视一笑,气氛轻松了不少。
然而,就在他们忙碌的时候,远处的山坡上,一道黑影悄然闪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