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晴紧盯着徐福,这位古人的平静之下,似乎总有惊雷暗藏。
她不是不信天地生发之理,只是这“应时而生”未免太过凑巧。
“先生说的是。”苏晴微微颔首,语气却带着一丝不肯放过的探究,“只是此地贫瘠,我们驻扎多日,从未见过这般景象。而且,它们恰好出现在先生昨夜……之后。”她刻意停顿了一下,观察着徐福的反应。
徐福的眼神依旧平静,甚至带上了一点几不可察的笑意:“哦?苏博士认为,此事与老朽有关?”
他坦然回视,仿佛苏晴的猜测才是真正的奇谈。
一旁的钱博文推了推眼镜,试图用科学来解释:“小苏啊,我看可能是最近气温略有回升,加上昨夜露水重,某些耐旱草籽被激活了。这种现象在沙漠边缘地带,虽然少见,但也并非绝无可能。”
张弛挠了挠头,看看地上的嫩芽,又看看徐福,小声嘀咕:“可这也太巧了……”
苏晴不再追问,但心中的疑云却更浓。她招呼大家:“好了,都别围着了,先去吃早饭吧。张弛,你拍几张照片,记录一下这些嫩芽的生长情况。”
“好嘞,苏队!”
早餐是考古队标准的配置,小米粥,馒头,还有几样简单的罐头小菜。考虑到徐福的身体状况,苏晴特地让食堂多准备了一碗易于消化的白粥。
徐福端起那碗白粥,入手温热。他用调羹小口啜饮,姿态从容,仿佛不是在临时的板房食堂,而是在某处雅致的厅堂。只是那盛粥的搪瓷碗和不锈钢调羹,在他眼中,依旧是新奇的物事。
苏晴状似无意地坐在他对面,小口吃着馒头,余光却始终留意着徐福。她发现徐福对面前的食物并无挑剔,只是在拿起一个真空包装的卤蛋时,端详了片刻那印着彩色图案的塑料包装,眉头几不可见地蹙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打开。
“先生若有不适口的,尽管提出。”苏晴轻声道。
徐福放下手中的调羹,微微摇头:“苏博士费心了,这些甚好。老朽只是……对这些器皿和食物的封装,有些陌生罢了。”他指了指那枚卤蛋,“此物,竟能如此久存而不腐,想必定有其独到之处。”
“这是真空包装技术,可以隔绝空气,延长食物的保质期。”苏晴简单解释了一句,心中却是一动。这位古人关注的点,总是如此与众不同。他似乎对现象背后的“理”更感兴趣。
饭后,队员们各自忙碌起来。苏晴则以“需要进一步了解先生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为由,陪着徐福在营地附近缓步而行。
阳光和煦,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徐福的目光不时掠过营地中的各种现代设备——发电机、通讯天线、越野车,眼神深邃,不知在想些什么。
走到一处废弃的篝火堆旁,几株被熏烤过的野草歪倒在地,叶片焦黄,己然失去了生机。徐福停下脚步,蹲下身,伸出手指,轻轻拨弄了一下其中一株枯草的根部。
他的动作很轻,很慢。苏晴站在他身后几步远,屏息凝神,不知为何,心跳有些加速。她看到徐福的手指在枯草根部的泥土上停留了片刻,似乎只是拂去了些许尘土。
然后,徐福站起身,神色如常,仿佛只是随意一看。
“此地风沙大,草木生长不易。”他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莫名的感慨。
苏晴的目光落在那株枯草上,心中那份大胆的猜测再次涌现。她想上前仔细查看,却又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些可笑。难道她还指望一株枯草能死而复生不成?
然而,就在她犹豫的瞬间,眼角的余光似乎瞥见那焦黄的草叶间,隐约透出了一点点难以察觉的……绿意?
苏晴猛地眨了眨眼,再定睛看去,枯草依旧是枯草,焦黄萎顿,毫无变化。
是错觉吗?她有些不确定。
“苏博士?”徐福的声音将她从失神中唤回。
“啊……没什么。”苏晴定了定神,掩去眼中的惊疑,“先生,我们回去吧。您刚苏醒,不宜劳累。”
徐福点点头,没有多言。
两人并肩往回走,苏晴的心绪却久久无法平静。她开始觉得,这位徐先生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团,而解开这个谜团的过程,或许会颠覆她过往所有的认知。
回到板房,钱博文正拿着几份文件,和一名年轻队员讨论着什么。看到苏晴和徐福进来,他抬头道:“小苏,关于徐先生的身份信息上报后,上面非常重视,己经派了专家组过来,估计明天就能到。他们希望能和徐先生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苏晴心中一凛。专家组?这意味着徐福的事情,己经超出了单纯考古的范畴,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这既是意料之中,又让她感到一丝压力。
“我知道了,钱老。”苏晴应道,“我会和徐先生沟通。”
她转向徐福,斟酌着词句:“先生,明日会有一些……嗯,对大秦历史文化很有研究的学者过来,想向您请教一些问题。您看……”
徐福神色淡然:“客随主便。老朽能记得的,自会如实相告。”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桌上散落的几张现代报纸,上面印着密密麻麻的方块字和一些模糊的彩色图片。
“只是,老朽对如今这世道,尚是一片茫然。若能借阅些许……嗯,便是如这般记载当世风貌人情的‘报纸’,或是相关书籍,也好让老朽不至于太过愚陋,贻笑大方。”他指了指报纸,语气中带着一丝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
苏晴立刻明白了徐福的意思。
这位活了两千多年的人物,此刻最需要的,或许就是一本这个时代的“百科全书”。
“先生放心,我立刻去准备。”苏晴点头,心中对这位古人的敬佩又多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