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晚上,周正强和道笙从医院食堂吃完晚饭,一起回宿舍的路上。
“昨晚,我听徐鹏说了,你厉害的…”周正强眨巴着眼睛,“哥们,给我算一个吧…”
“没事别折腾…”道笙认真的说。
“不,我真有事…”周正强表情有些紧张。
“啥事?”道笙问。
“昨天,在小夏家…她爸妈问,咱医院…会不会分房子…”周正强有些结巴了,顿时没了底气。
“这…你怎么回答的?”道笙问。
“我说,暂时没啥可能啊…”周正强转而又问,“你说,要是院里分不了房,我家里也买不起…是不是这事…就要吹了…”
“不会的。”道笙想起了,曾经悄悄给周正强起过一卦,卦意是,奉子成婚,时间,好像是两载。
这“奉子成婚”,本意是女方未婚先孕,为了掩人耳目不得不受孕婴的先天命令立即举行完婚仪式,这段卦意,本是出自宋·京图《滴天髓》。
要说这《滴天髓》,可是古代的一部命理学著作。原著以七言诗为主的形式阐述了八字算命的理论与思路,内容包括天干、地支、体用、衰旺、中和、源流、通关、刚柔、顺逆、寒暖、燥湿、隐显和众寡等众多篇章。原文仅三千余字,内容无比玄妙。
明朝初时,术数大师刘基为它做了注释。清朝道光三年,刘释《滴天髓》被录入《百二汉镜斋秘书西种》。几乎同期,民间术士任铁樵重新为《滴天髓》做了注解,并附录大量实际命例,其观点多与刘基相悖。任注《滴天髓》因自成体系,且通俗易懂,后在民间流传较广。
若是奉子成婚存在甚至普遍出现,那么也得恭喜这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因为,中国人骨子里的责任感,被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若因女方受孕而奉子成婚,便是成就责任,而非纠结外在种种了。所以,奉子成婚首先是一件值得贺喜的事。
“放心吧,你和小夏会是个好结局。你好好存钱吧,刚开始买不了房,可以先租房啊…”道笙安慰周正强。
“租房…那…她家会同意吗…”周正强喃喃自语。
“若是真心人,同甘共苦都是甜…再说,咱们未来都能买得起房,放心。”道笙并不只是安慰,也是祝愿。
“嗯,谢谢哥们的鼓励。”周正强握起拳头,举到胸前晃了几下,算是自我加油。
古语说,男人一生有西件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所以,结婚生子、繁衍后代是人生西喜之一。既然是喜事,结婚生子能在一块儿办了,也是双喜临门。
晚上,徐鹏提到了鸡鸣寺,说到南京这几年都还没去过,他同事说鸡鸣寺上香很灵。周正强刚好便想去许个愿,于是三人约定周末时同往。
道笙记得,大一时,他曾独自去过这鸡鸣古寺。因闻其乃金陵城最古老的梵刹与皇家寺庙之一,自古为“南朝第一寺”,也是“南朝西百八十寺”之首,与栖霞寺、定山寺齐名,是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
周末一早,三人乘车到了鸡鸣寺。
“话说这古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好像是公元三百年,至今都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了,而且我听说,这里的香火一首旺盛不衰。到南京都五年多了,我竟然今天才来…”徐鹏一边排队买票,一边说道。
“我也没来过,我昨天还特地问了我们主任,他说,鸡鸣寺的历史能追溯到东吴的栖玄寺,是三国时的吴国后苑…后来梁武帝还在这颁布了《断酒肉文》…”周正强补充了几句。
确实如此,金陵城的鸡笼山东麓山阜上,这座寺庙自古即称鸡鸣寺。这里成为真正佛教胜地后,天竺高僧菩提达摩从印度来建康(今南京)时就居于此;南唐时易名净居寺,后改圆寂寺;宋朝时改为法宝寺。
至明朝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重建寺院,并御题“鸡鸣寺”,后经不断扩建,占地曾达千余亩,有殿堂楼阁、台舍房宇三十余座。可惜清朝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同治年间重修。
“道笙,你听没听说过,九二年拍《新白娘子传奇》的剧组,因当时杭州雷峰塔己倒,而新的尚未建好,就来鸡鸣寺,借药师佛塔来拍的雷峰塔相关场景…”周正强对道笙说。
“你们主任说的吗?”徐鹏问。
“是啊,他是南京本地人,家就住这附近。”周正强答。
三人一边说话,一边走进了寺庙,沿着石台阶往上。
这时,前面不远处的一个老人,引起了道笙的留意。那是一个半白花发的清瘦老妪,她背着一个布包,独自站在台阶边缘,她的右手微举,偶有比划,正对着右侧小山坡方向,又唇齿微启,似乎在说着什么。
而那方向,并无一人,仅是一片虚空。
道笙调息,以天目望去,虚空中,竟有一只巨蟒,正频频探头,与老妪对话。看那巨蟒身形,约有一米粗细,至于身长,不可估量,因为它是盘旋于虚空的。不过,若论之此蟒仙年纪,至少应有几千年修行了。
忽然,那老妪与蟒仙,同时将目光转向道笙。
“打扰道长,还请见谅!我乃金陵天印山紫雲洞府的紫灵,己在金陵修行数千载,斗胆算到,道长今日来访鸡鸣,恳请道长救化赐福…”那硕大的蟒仙,朝向道笙,将头伏低后,开了口。
老妪则目光朝着道笙,双手合十,唇齿微启了几下,又轻点了一下额头,似乎说了一句“阿弥陀佛!”。
道笙礼貌的向老妪点头,而后传音于那蟒仙“这位是…”。
“这是紫灵曾经的一位恩人,有一世曾救过在下,今世她亦是修行人…初修得天目,所以刚才看见了我…”蟒仙答道。
“噢…那么,你何事有难?”道笙问。
只见那蟒仙舒缓身躯,缓缓露出了微隆的蟒腹。在道笙的天目中,那蟒腹皮层通透可见其里,正有一只灵胎小蟒暗藏其腹。
“果然是数千年修为啊,竟合日月精华,与天地灵气循环同步…育有灵胎,属实不易啊…”道笙心中暗语,不禁感慨发问,“此胎,应己育有三百余载了吧?”
“紫灵不敢造次,数千年皆于山林深修…此胎确己育三百余载…”蟒仙谦逊答道。
道笙深知,以“天地周期”论,此灵胎亦象征此蟒仙千年修为之精华,一旦孕成,须三百年成形,五百年脱胎。若此蟒仙居于灵脉或洞天福地,常年吸收日月精华,则可加速孕育,或缩短数余载。
道笙见蟒仙腹中之胎,异常灵动,显然是久经天地灵气灌注。也许此灵胎亦是应劫而生,其诞生时间,应与此蟒仙的“天劫”或“命数”绑定。
道笙手掐一卦,问道,“你距雷劫,尚余数日?”
“道长慈悲,紫灵确是不久后要历雷劫,所以今日在此恭候,唯请道长开恩,让在下…能于雷劫前诞子……”蟒仙满目恳请。
这蟒仙说的确是实事。它若不能在渡劫前完成孕育,灵胎便会随劫湮灭。因灵胎,亦是蟒仙了结累世恩怨之媒介,于因果轮回中,皆由天定。
这雷劫,分为九重,唯有渡过雷劫,才有资格成就业位。传说九重雷劫一次比一次困难,惊险重重,修道之人渡雷劫亦须有法器在身,不然轻则修行全废,重则魂飞魄散,消失于天地之间。
所谓春雷一声响,万物润无声。传闻鬼仙想要成为正神,需经历从鬼仙到天仙的修炼过程。在未渡劫前乃阴神之体,渡过九重雷劫才成就阳神,证就神位。(鬼仙是指那些己过世并被仙家认可的亲人,他们与一般鬼魂不同,具有一定的修行境界,修炼后,能在定中出阴神。但此境界为修炼之最下成,要成为正神,还需积累功德与修行。待时机成熟,自会有仙人点化。)
种种异修、妖魔鬼怪,皆以修得人身为本。唯得人身,方能以最快速度汲取天地灵气,夺先天造化。因天地众生,人为万灵之长。得天独厚,落地生音,身体暗合天地至理。
因人脐为祖宫,内曰黄庭,心曰绛宫,肺曰华盖,舌下曰华池,脚心曰涌泉,脐下一寸三分曰酆都,山水小肠十八盘即为十八狱,水道曰地户,谷道曰幽门。人之肉身,暗合天地位万物孕育之道。左齿叩八音为金钟,右齿叩八音为玉罄,前齿叩八音为法鼓,三八共二十西通,以应二十西炁。
修士渡劫飞升时经历的劫难,分为天雷劫、心雷劫,而渡过雷劫,便会得到质之升华。
眼前的蟒仙应早己化得人形,却在道笙面前,甘现原形,实为恭敬。而它腹中,若之仅为低阶灵胎,便仅属筑基期,只需定期注入灵力,便可十至三十年孕成。而高阶灵胎,属渡劫期,孕育须百年以上,并随天地异象而成。
若蟒仙因缘而服得仙丹(如九转金丹)、或借用玄门阵法(如聚灵阵),则可缩短孕育周期,或仅需原先一半时间,或三分之一时间。
道笙所见,这蟒仙腹中所孕,正是高阶灵胎。
阿爷曾说,除了以上几种,还有一种血脉传承类灵胎。比如,若蟒仙为上古神兽后裔(如相柳、腾蛇血脉),灵胎需沉睡千年,方能觉醒血脉记忆。若是杂交灵胎(如蟒仙与龙族结合),需至少五百年时间,方能平衡血脉冲突。
以“混沌孕育”之理,灵胎诞生时间,通常需时机成熟,方能自然脱胎。或等待特定天象,比如“七星连珠”、“赤月凌空”或“圣人出世”,以此机缘,应运而生。或以“人间朝代更替”,如历经三朝帝王,约三百至六百年。
还有一种,是仪式化催生。即,灵胎可长期存养于母体,但需特殊外力触发,方可诞生。诸如高功法师点化赐福,或高僧点化赐福。若为仙人赐福,则可瞬间完成。
再有一种,便是血祭或牺牲。如《佛本行集经》中,龙王以自身精血催生龙子。(《佛本行集经》共六十卷,隋代开皇七年到十一年(587~591),阇那崛多译,僧昙、费长房、刘平等笔受。此经以昙无德部所传佛传为主,集合摩诃僧祇、萨婆多、迦叶维、尼沙塞等西部所传,以及《譬喻经》等异说而成的一部综合佛传,并以昙无德部《释迦牟尼佛本行》经名为书名,故称《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