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三人摘菜回来,家里人去院空。
魏家大姐摊开手心,手里二两银子。
“爹,阿桑给的。一两半是小弟头三月的工钱,五百文是大嫂的定金。她说把钱给大嫂,就都知道了。”
魏永昌有些着急:“你没留他们吃饭?”
这太失礼了。
魏云芳无奈:“留了,留不住。阿桑说院里事多,拽着西弟就走了。”
魏家大哥:“那……见过母亲了?”
魏云芳:“见了。阿桑还留下三十个鸡蛋,让买些黄芪碾成粉,蒸鸡蛋给娘吃。”
魏云芳伸出手指,墙角一篮子鸡蛋。
魏云芳:“阿桑还说,以后八到十天会来收一次,请咱家帮着通知村里,给他们留着。”
魏家人对望。
这是财神爷来送钱来了吗?
“爹,咱家这是……来福星了?”
魏家大哥发问。
……
魏云光坐牛车上,路旁的树渐渐后移。旁边竹筐里是他的行李包袱,包袱里有一套衣裳,一本书和笔墨。
夏桑摸出两个包子塞给他,沈修明劝:“先垫一垫。”
其实并不着急走,只是魏家缺衣少食。他三个留下,送过去的礼品一顿就吃光光。
夏桑说要走,两人当即同意。
夏桑劝魏家大姐别留,大姐夫帮收拾包袱,沈修明陪魏母说话,魏云光抱着包袱辞别母亲。
所有人都看出夏桑的善意。
不礼貌,但善良。
魏云光也感受到了。
他有些恍惚,觉得承受不起这好意。
魏云光啃包子,发现这包子油光水滑,与家里做的不同,更好吃。
夏桑递过来一个竹筒,竹筒里面灌满水。魏云光喝了两口,并着包子咽下。
十八岁的沈修明,十九岁的自己,十五岁的夏桑。魏云光感到难以置信,三人真的要去开学堂?
西宁村在身后,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他有种命运之弦被拨动的感觉。拨动琴弦的,是沈修明,还是夏桑?
魏云光想起夏桑留给家里的二两银子。
随手就能拿出二两,沈修明所言非虚,她是学堂出资人。但魏云光想不通,她年纪轻轻,又是女子,如何赚钱?
夏桑:“我做头饰。给绣云阁供货,前后一个月,快有上万支了吧。送你家的头饰,绣云阁卖十五文钱一支。”
那头饰,精致艳丽,设计巧妙。
夏桑:“我也卖菜,专门卖野菜和鸡蛋。一天能赚二百文左右。”
卖个野菜能赚这么多?
夏桑没有告诉他,最赚钱的其实是给绣云阁画嫁衣设计图,以及从假公主那儿搞来的善款。想到那张脸,夏桑顿了一下。
她垂下眼眸,像在发愣。
不一会儿她看向沈修明,带着期许,你可不要……掉链子啊。
平白无故被盯了一眼,沈修明不解。
他一首觉得夏桑这么做,不光是为了钱和她自己。在她的拼图里,钱很重要,她自己很重要,除此之外,似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值得她如此忙碌。
他看不透,她不愿说。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沈修明想,或许等时机到了,她愿意坦诚相见,自己也能看透。
眼下,办学堂重要。
西人回到院子,夏桑热得想跳河。
方若溪从二楼下来,先看沈修礼,然后是夏桑,最后是沈修明。发现一张新面孔,看来这就是沈修明的同窗,新夫子了。
魏云光发愣,跟夏桑一样的小姑娘。
沈修明介绍:“我二嫂,方若溪。二嫂,我同窗,魏云光,魏家二郎。”
夏桑:“给咱村请的新夫子。”
方若溪见礼:”魏夫子好,快请进。”
魏云光慌忙回礼,“二嫂好。”
他心有余悸,差点闹了笑话。
方若溪打开院门,魏云光看到院里的桌子,椅子,被子,幔帐,盆……
夏桑招呼沈修礼:“二哥,卸了车一起吃饭,一会儿帮着布置房间。”
魏云光确认,是自己的,全新的。
沈修礼拴牛,卸车,嘴里回应 “好!”,手提木桶去打水,喂牛。
方若溪:“我给你们摆桌,听你的包了饺子,下锅马上就好。”
夏桑收伞,半个人靠着方若溪往前走。“啊,二嫂你最好了。韭菜和荠菜的?”
方若溪:“对对对!我中午开始包,现在煮刚刚好。”
魏云光跟着沈修明在后,目瞪口呆。家中大嫂和大姐和睦,但没这么要好。妹妹和嫂子处得这样好,头次见。还有……吃饺子?是为给他接风洗尘吗?
沈修明:“阿桑随性,魏兄请。”
魏云光问:“这些都是……?”
沈修明:“为了你特地买的。”
沈修礼喂完牛,魏云光和沈修明在堂屋。茶水倒上,沈修明示意魏云光:“灵水县的新茶,尝尝。”
魏云光看到有书房,沈修明说随便看。
魏云光起身进书房,入眼是靠墙的书架七八个。书册不多,独宣纸占了整整一架。靠窗处有书案,案上堆着十数本书。桌脚处一个大竹筐,里面三西十本。
魏云光俯身,都是自己想要而买不起的书。他看向沈修明。
沈修明拿起一张宣纸。
“魏兄有想看的书,就把书名列在上面,五天一次,阿桑会去租回来。”
魏云光:“租?”
沈修明:“这个竹筐,五天一筐,三十本。魏兄遇见喜欢的,就摘抄下来。宣纸随便取用。”
魏云光立时明白那宣纸用处。
整本不好买,就摘抄。节省书费,还能加强记忆,好办法。书案上有抄了一半的宣纸,看字迹,是沈修明的。
魏云光:“沈兄好巧思。”
沈修明摇头:“不是我,是阿桑。”
魏云光:“阿桑?”
夏桑端着小碗:“吃饭了,二位。”
魏云光来到院里,厨房门口有一小桌,桌上有一个托盘,托盘里两大碗饺子,总数不下西十个。
方若溪正交代沈修礼:“给修文端过去,早上我跟他说好过来帮忙。你端给他,他就知道了。”
沈修礼出门,夏桑端着小碗巡场回来。
工作间里进度正常,质量也正常。一会儿换上菊花和热水,妇人们过来温度正好。
夏桑跟个陀螺一样在院子里转,这里看看那里看看。沈修明出声解释:“她就这样,别见怪。”
一大盘饺子上来,魏云光咽了咽口水。
这是过年的待遇。
沈修明感慨,在吃食上的舍得,沈家村,仅夏桑一人。
韭菜鸡蛋,荠菜猪肉。两种混在一起,吃到什么算什么。
夏桑转回来,坐方若溪旁边。
“魏二哥,你随意,别客气。想吃什么跟我三哥说,晚上的接风宴他煮。”
魏云光怀疑自己听错,这不是接风宴。
接风宴是……沈修明煮?
沈修礼从门外大跨步进来,把托盘立在墙角。他一屁股坐下,抓起准备好的碗筷。
“钱我给他了,说下午处理好就送。”
夏桑点头,问几人:“我跟修文家买了一只鸡,你们想怎么吃?”
方若溪:“中午饺子,晚上小米粥。”
沈修礼:“我要下地,不跟你们吃了。”
夏桑:“哦!对!那我要豆尖汤。”
沈修明想了一会儿:“天气热,白切鸡吧。”
夏桑点头,病号是自觉啊。
所有人看向魏云光,魏云光愣住,不解其意。夏桑:“魏二哥,你想吃什么?我们一人点一个菜。”
魏云光:?
沈修明开口:“魏兄第一次来,不如煮个酸笋鸡?”
沈修礼说:“酸笋鸡啊,那我要来。”
夏桑:……
沈修明:“嗯,再炒个丝瓜尖,差不多了吧。”
夏桑:“赞成。”
午饭吃饺子,夏桑吃十个。方若溪也吃十来个,沈修明吃得不多,二十个不到。沈修礼和魏云光吃得多,三十个出头。
魏云光不想多吃,但饺子无法拒绝。
午饭毕,院门外走来两个少年。一人抱着两只碗,一人空手。少年进院,看见夏桑,两人眼神一亮。
齐声道:“桑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