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对峙的边境,秋风萧瑟,卷起漫天的黄沙。金国的营帐在风中猎猎作响,士兵们神色肃穆,刀剑出鞘,空气中弥漫着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息。宋国的使臣队伍缓缓驶入金国营地,旗帜在风中飘扬,显得格外醒目。
营帐内,杨康坐在主位上,手中握着一封刚刚送来的书信,眉头紧皱。信是史弥远亲笔所写,要求与他面谈,解释关于穆念慈的一切。杨康的目光在信纸上扫过,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烦躁。
“史弥远……穆念慈……”他低声喃喃,眉头紧皱。每次听到这两个名字,他的头总会隐隐作痛,脑海中闪过一些零碎的画面,却又始终无法拼凑完整。
“王爷,宋国的使臣己经到了营外,是否要见?”一名侍卫走进来,恭敬地问道。
杨康沉默片刻,随后冷冷开口:“不见。告诉他们,两军交战在即,不必多言。”
侍卫应声退下,杨康的目光再次落在信纸上,手指无意识地着纸角。他的心中满是复杂的情感,既有一丝莫名的期待,又有一种深深的抗拒。
与此同时,营帐的另一侧,穆念慈正焦急地来回踱步。她的手指紧紧攥住衣角,指尖几乎掐进掌心。她知道,爹派来使臣来,是为了给她和杨康最后一次机会。若是杨康不肯见他,这场战争将无法避免。
“不行……我必须做点什么。”念慈低声喃喃,她快步追上了宋国使臣。
秋风凛冽,卷起漫天的黄沙,金国的营地在风中显得格外肃杀。穆念慈站在营帐外,目光紧紧盯着远处宋国使臣的队伍,心中满是焦急与期待。她的手指紧紧攥住胸前那枚温润的白玉玉佩,那是史家的家传之物,当年啊史夫人就是因为这款玉佩和她相认。
她知道,这是她唯一的机会。若是不能说服宋国使臣将玉佩带回给史弥远,这场战争将无法避免,无数无辜的百姓将因此丧命。她的心中满是沉重与愧疚,仿佛这一切都是因她而起。
营门外,宋国使臣正被金国士兵拦在营地外,双方气氛紧张,剑拔弩张。使臣队伍的最前方,一名中年男子神色凝重,目光中带着几分焦急与期待。他是史弥远派来的心腹,奉命前来与金国交涉,可是完颜康避而不见,看来最后的大战终将难以避免。
念慈快步走上前,目光紧紧盯着那名使臣,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大人,请留步!”
使臣听到声音,转头看向念慈,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你是……”
念慈从怀中取出那枚玉佩,双手捧到使臣面前,声音颤抖却坚定:“大人,请将这枚玉佩带回给史弥远大人,告诉他……告诉他念慈一切安好,请他不要发动战争。”
使臣的目光落在玉佩上,瞳孔猛然收缩。他显然认出了这枚玉佩的来历,语气中带着几分震惊:“这……这是史大人的家传玉佩!你……你是穆念慈姑娘?”
念慈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恳求:“是,我是穆念慈。请大人将这枚玉佩带回给父亲,告诉他……这场战争不该发生,念慈不愿看到无辜的百姓因我而受苦。”
使臣的神色变得复杂,目光中带着几分敬佩与痛惜。他接过玉佩,郑重地点了点头:“穆姑娘放心,我一定会将这枚玉佩亲手交给史大人,并将您的话带到。”
念慈的心中一阵酸楚,眼中闪过一丝泪光。她低声说道:“多谢大人。还请大人转告父亲……念慈不孝,未能侍奉在他身旁,但念慈心中始终牵挂着他,请他……保重身体。”
使臣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沉重:“穆姑娘放心,我一定会将您的话带到。只是……您不随我们回宋国吗?”
念慈的眼中闪过一丝挣扎,但很快被她压下。她摇了摇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我……我还有未完成的事。请大人快些离开吧,这里不宜久留。”
使臣叹了口气,随后转身带着队伍离开。念慈站在原地,目送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黄沙中,心中满是复杂的情感。
她知道,自己己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若是史弥远看到那枚玉佩,或许会明白她的心意,或许会停止这场战争。但她的心中依旧充满了不安与愧疚,仿佛这一切都是因她而起。
耳边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念慈一转头,却看见了杨康那张阴沉的脸。“原来,你是宋国的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