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欺负,谁能欺负的了她啊!】
【高晞月:谁能欺负她啊,贱人!】
【金玉妍:娴妃的好福气,可要保持下去啊!】
【富察琅嬅:娴妃,呵,本宫是皇后啊!】
【白蕊姬,一个出身卑微的南府乐伎,因弹琵琶时被皇上注意到,从而得到宠爱,被封为答应。然而,她的嚣张跋扈和争宠之心也让她在后宫中树敌众多。
一日,白蕊姬与慧贵妃高晞月发生口角,被高晞月掌嘴,脸部受伤。皇后为了安抚她,命人送去消肿药膏。如懿当时也在场,出于好心,帮白蕊姬查看药膏是否无恙。然而,这却成为了后续事件的导火索。
白蕊姬在使用了皇后送来的药膏后,脸部伤口开始溃烂,她意识到自己可能被人下毒陷害。于是,她哭哭啼啼地来到皇上面前告状,声称有人要害她,并指出药膏中有毒。
皇上闻讯后,立即传来太医检查药膏,果然在药膏中发现了有毒的白花丹。白蕊姬趁机反咬一口,指责是如懿嫉妒她得宠才下毒害她。
面对突如其来的指控,如懿百口莫辩。尽管她一再解释自己并未下毒,但乾隆当时对她有所怀疑,冷酷的表情分明是在质疑她。皇后则趁机提出,不管如懿有没有做过,都需要审问了才知道。皇后本就不喜欢如懿,趁机建议皇上将如懿交由慎刑司审问。
在如懿即将被送入慎刑司的关键时刻,海兰挺身而出,哭着跪在地上为如懿求情。她指出如懿的香囊里没有白花丹,只有大血藤,并解释说是内务府送来的香囊针脚缝得七七八八,她拿回去重新缝制时,发现全是次品白花丹,不顶用,便用屋里的大血藤粉末替换了。海兰的话让皇上有所动摇,于是命太医检查如懿的香囊。
太医当众拆开香囊,仔细检查后,果然没有发现白花丹。这一结果让皇上对如懿的嫌疑有所减轻,但并未完全消除。毕竟,白蕊姬的伤势是摆在眼前的,而如懿也确实有机会接触到药膏。
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如懿决定亲自彻查此事。她明白,后宫中的争斗远比想象中复杂和残酷,要想生存下来,就必须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于是,她开始暗中调查,试图找出真正的凶手。
然而,调查的过程并不顺利。白蕊姬的伤势让皇上对她产生了怜悯之心,而皇后则趁机在皇上耳边吹风,试图将如懿打入冷宫。面对这样的局势,如懿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静待时机。
几天后,一个小太监突然认罪,称自己配制药膏时不小心弄错了成分,将有毒的白花丹混入了药膏中。这一认罪让皇上和众人都感到意外,但也没有过多的怀疑。毕竟,在后宫中,小太监犯错是常有的事。
然而,如懿和海兰都不相信这是真相。她们知道,这件事背后一定有着更大的阴谋。于是,她们决定继续调查,试图揭开真相的面纱。】
【白蕊姬是谁的人,你们知道不?】
【还能是谁的人,当然是太后的人了!】
【胤禛:又是熹妃,老了还是不放权啊!】
【富察琅嬅:太后这个老不死,又想拿走我手中的权利,做梦!】
【随着调查的深入,如懿和海兰逐渐发现,这件事的背后其实是太后在布局。太后利用白蕊姬的争宠心理,故意让她自毁容貌,以此打压皇后和贵妃,搅浑后宫的水,以便自己出来主持大局。
白蕊姬在得知真相后,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她意识到,自己只是太后手中的一枚棋子,被利用来达成太后的目的。于是,她开始策划报复行动,试图扳倒太后和皇后。
白蕊姬的复仇之路充满了艰辛和危险。她明白,要想扳倒太后和皇后,就必须找到他们的弱点并加以利用。于是,她开始暗中观察,试图找到他们的破绽。
终于,她发现了皇后的一个秘密——皇后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不惜残害皇嗣。这一发现让白蕊姬心中充满了愤怒和复仇的欲望。于是,她开始与金玉妍合谋,利用痘疫害死了皇后的嫡子七阿哥永琮。
此外,白蕊姬还指使人在南巡的船只上涂抹桐油,故意在背后议论琅嬅,致使在船板上伤神的琅嬅失足落水。虽然琅嬅最终救回一命,但身体却大不如前,为后来的病逝埋下了伏笔。
在经历此次陷害后,如懿更加谨慎小心。她明白后宫的争斗远比想象中复杂和残酷,要想生存下来就必须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她没有急于追查真相而是静静等待时机。她的沉稳和智慧最终让她在后宫中立足并赢得了皇上的信任和宠爱。
然而,如懿也深知后宫中的争斗永无止境。为了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她不得不继续与皇后和太后等人周旋。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断成长和蜕变从一个单纯的少女逐渐成长为一个聪明睿智、深谋远虑的皇后。
尽管白蕊姬在复仇之路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她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也失去了皇帝的宠爱。最终她被皇帝以鸩酒赐死丧礼办得极为草草没有追封、没有丧仪、没有哀乐更没有葬入妃陵的嘉遇。
白蕊姬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己。她原本是一个有着美好未来的女子却因为卷入了后宫的争斗而走向了毁灭的道路。】
【其实她的故事也让我们反思: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个人的命运往往被无情地裹挟其中,而真正的赢家又何在呢?或许,只有那些能够保持初心、坚守道德底线的人才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安宁。】
【白蕊姬,这可是个能挑事的人,还不是一般的能挑事儿!】
【不过,白蕊姬挑事儿多,下线也快啊!】
【白蕊姬可是高晞月的小样,因为她俩都弹琵琶……】
【高晞月:贱人,都是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