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潺潺流水,不经意间,便从指缝间悄然滑过。转眼间,为民元年的正月二十己然来临,新年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在庄严宏伟的奉天殿内隆重举行。
奉天殿上,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朱大方身着明黄色的龙袍,头戴冕旒,神色威严而庄重,端坐在龙椅之上。殿下,一众大臣身着朝服,整齐排列,神色肃穆。
待众人参拜完毕,朱大方目光如炬,缓缓扫视着殿下的群臣,声音洪亮地说道:“今日,朕有一项关乎我大明千秋万代的重要决定要宣布。朕决定削藩,收回所有藩王封地,将权力尽归中央,以进一步巩固我大明的中央集权。”
此言一出,殿内先是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紧接着,大臣们便交头接耳起来,不过,令朱大方欣慰的是,并没有人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相反,不少大臣脸上露出了赞同之色,甚至纷纷叫好。
原来,当初朱元璋分封诸王时,许多大臣便持有反对意见。他们深知,藩王权力过大,手握重兵,久而久之,必然会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只是当时朱元璋主意己定,他们也只能将反对的声音深埋心底。如今朱大方提出削藩,正好正中他们下怀。
户部尚书郁新率先出列,躬身行礼后说道:“陛下此举,实乃英明之极!藩王封地辽阔,权力过重,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资源。如今削藩,不仅能让朝廷更好地调配资源,发展民生,还能避免藩王拥兵自重,威胁中央,实乃我大明之幸事!”郁新在理财方面颇具才能,对国家财政状况了如指掌,深知藩王势力对财政的巨大消耗。
礼部尚书陶凯也赶忙附和道:“陛下圣明!削藩之举,顺应民心,合乎时宜。我朝当以江山社稷为重,加强中央集权,方能长治久安。”陶凯熟谙礼仪制度,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深刻的见解,明白削藩对于维护朝廷纲纪的重要性。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点头称是,朝堂之上一片叫好之声。
然而,就在这时,人群中传来一个不和谐的声音:“陛下,削藩虽好,但藩王们在各自封地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骤然削藩,恐怕会引发诸多变故,还望陛下三思啊!”众人循声望去,原来是吏部侍郎李守正。李守正主管官员任免,对各地官员情况十分了解,清楚藩王势力在地方上的错综复杂。
朱大方目光平静地看着吏部侍郎,说道:“爱卿所虑,朕亦深知。但削藩一事,势在必行。朕己做好周全的部署,定会循序渐进,妥善处理,尽量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动荡。”
李守正听朱大方如此说,虽心中仍有担忧,但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得退了回去。
大朝会结束后,朱大方回到御书房,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虽然朝堂上大臣们大多支持削藩,但藩王们在各地的势力不容小觑,削藩之路必定困难重重。而且,他还需要考虑如何安抚藩王们的情绪,如何在削藩的同时,保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其实,早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时,朱大方提及削藩之意,众藩王及其家眷都在京城。当时在朱元璋的支持下,藩王们经过思索,权衡利弊后答应了削藩。之后,他们各自修书派人快马加鞭回封地,让留守的下属配合朝廷削藩。信中言辞恳切,表明了顺应朝廷决定的态度,还叮嘱下属不可违抗旨意,一切听从朝廷安排。
朱大方思索良久,最终决定派遣一万系统士兵,也就是如今的御林军,前去接收藩王们的封地。这一万御林军,皆是系统士兵,对朱大方百分百的忠诚,且战力不凡。他相信,凭借御林军的力量,定能顺利完成封地接收任务。
朱大方将御林军将领们召集至御书房,面色凝重地说道:“此次派你们前去接收藩王封地,责任重大。你们务必秉持公正、严明的态度,不得滋生事端,更不可扰民。藩王们己修书告知封地配合,你们只需按部就班完成交接即可。”将领们齐声领命,声音响彻御书房。
随后,御林军分成数支队伍,向着各个藩王封地进发。一路上,御林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所过之处,百姓们皆夹道观望,对这支气势不凡的队伍充满好奇。
当御林军抵达各藩王封地时,由于藩王事先修书安排,留守的下属们都积极配合,将封地的印信、户籍、军权等重要事务一一与御林军交接。整个接收过程十分顺利,没有出现任何阻碍和冲突。短短数日,所有藩王的封地便都被成功接收。消息传回京城,朱大方心中大喜。他深知,这是削藩迈出的关键一步,如今藩王们失去了封地这一权力根基,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己大大降低。
然而,朱大方并未因此而放松警惕。他明白,藩王们虽暂时失去封地,但多年经营所积累的人脉和影响力依然存在,难保他们不会暗中谋划报复。而且,如何妥善安置这些藩王,以及如何重新规划和治理收回的封地,都将是接下来需要面对的棘手问题。
朱大方立刻召集朝中重臣,商议后续事宜。他说道:“如今封地己顺利收回,但这只是削藩的第一步。诸位爱卿,对于藩王的安置以及封地的治理,可有良策?”
户部尚书郁新率先发言:“陛下,藩王们身份特殊,安置需谨慎。虽不得限制他们的自由,但可在京城附近划出一片区域,为他们建造府邸,给予优厚的生活待遇。如此既能体现陛下的仁德,又便于朝廷观察他们的动向。至于封地治理,可派遣得力官员前去,重新整顿吏治,推行新政,发展当地经济。”
吏部侍郎李守正接着说道:“郁尚书所言极是。不过,选派官员一事至关重要,需挑选那些清正廉洁、有能力且忠诚于陛下的官员,方能确保新政顺利推行,地方得以稳定发展。”
朱大方点头表示赞同,说道:“二位爱卿所言有理。此事就交由吏部和户部共同负责,务必尽快落实。同时,朕会安排密探暗中留意藩王们的动向,以防他们有不轨之举。但切记,不可过度干涉藩王们的正常生活,要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尊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明王朝开始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革。藩王们陆续被安置到京城附近新建的府邸,他们依旧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行动也不受限制。而收回的封地,也在新派官员的治理下,逐步走上正轨。新政在这些地方得以顺利推行,百姓们的生活也渐渐有了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