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我爹,我造朱元璋的反

第18章 宋濂前来招安

加入书架
书名:
朱元璋是我爹,我造朱元璋的反
作者:
zhu事顺利
本章字数:
8070
更新时间:
2025-05-15

朱大方成功击退傅友德后,滁州城内一片欢腾,但他深知,朱元璋不会轻易罢休,一场更为严峻的挑战或许正在悄然降临。

在获得系统丰厚奖励后,朱大方并未被喜悦冲昏头脑,而是迅速冷静下来,开始思索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实力。他深知,在这个乱世之中,唯有强大的武力才能保证自己的立足之地。

朱大方回想起此前系统奖励及剩余积分情况,此前他剩余247500积分,完成击败傅友德任务又获得200万积分,如今积分总额相当可观。而他心中早有盘算,那便是继续增强军队的火力。

朱大方毫不犹豫地打开系统兑换面板,目光坚定地选择兑换3000把95式自动步枪以及500万发子弹。按照兑换规则,95式自动步枪500积分一把,3000把则需3000×500 = 1500000积分;子弹1积分10发,500万发子弹需要5000000÷10×1 = 500000积分。此次兑换总共花费1500000 + 500000 = 2000000积分。兑换完成后,朱大方仍剩余积分:247500 + 2000000 - 2000000 = 247500积分。

随着确认兑换指令下达,一阵光芒闪烁之后,3000把崭新的95式自动步枪以及堆积如山的子弹出现在朱大方事先准备好的仓库之中。朱大方走进仓库,拿起一把95式自动步枪,轻轻抚摸着枪身,感受着那熟悉而冰冷的触感,眼中透露出自信与坚定。

“大帅,这些武器……”身旁的一位将领看着眼前的武器,眼中满是惊喜与震撼。

朱大方微微一笑,说道:“这些武器,将让我们的军队如虎添翼。接下来,你立刻挑选一批可靠的士兵,进行严格的枪械操作训练。务必让他们尽快熟悉这些武器的性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是!大帅!”将领兴奋地领命而去。

朱大方深知,仅仅拥有武器还不够,士兵们必须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于是,他亲自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训练计划,包括射击技巧、战术配合以及武器保养等方面。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滁州城外的训练场上,枪声此起彼伏。士兵们在教官的严格指导下,认真地进行着训练。朱大方时常来到训练场,亲自监督训练情况,为士兵们纠正动作,传授实战经验。

“注意呼吸,稳住枪身,三点一线,精准射击!”朱大方大声喊道。

在朱大方的悉心指导下,士兵们的射击水平逐渐提高,对95式自动步枪的操作也越来越熟练。他们深知,这些武器不仅是保卫滁州的利器,更是他们在乱世中生存的依靠。

与此同时,朱大方也没有忘记对虎式坦克部队的训练。他从系统中兑换了一些关于坦克操作和战术运用的书籍,组织坦克部队的士兵们进行学习。

“虎式坦克虽然威力巨大,但在战场上也并非无敌。我们必须熟悉它的性能,掌握合理的战术,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优势。”朱大方对坦克部队的将领们说道。

在朱大方的精心安排下,坦克部队的训练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士兵们逐渐熟悉了虎式坦克的操作方法,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战术演练。

然而,就在朱大方全力提升实力之时,朱元璋派来的宋濂己经悄然抵达滁州城外。宋濂看着滁州城戒备森严的景象,心中暗暗吃惊。他深知,此次招安任务困难重重,但既然肩负着朱元璋的重托,他便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

宋濂整理了一下衣冠,带着几名随从,朝着滁州城门走去。守城的士兵看到有人前来,立刻警惕起来,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来者何人?有何事要进城?”守城士兵大声喝道。

宋濂镇定自若地说道:“烦请通报朱大帅,就说应天宋濂宋大人前来拜访,有要事相商。”

守城士兵听闻是宋濂,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前去通报。

朱大方得知宋濂前来,心中不禁一动。他知道,朱元璋派宋濂前来,必然是有重要的事情,很可能与招安有关。朱大方略作思考后,决定见见宋濂,看看朱元璋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请他进来吧。”朱大方说道。

不多时,宋濂在士兵的带领下,来到了朱大方的营帐之中。宋濂刚一见到朱大方,心中便是一阵惊愕。只见朱大方英气逼人,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毅与果敢,而他的面容,竟与朱元璋有着九分相像。那轮廓分明的脸庞,深邃的眼眸,甚至是说话时的神态,都像极了朱元璋。宋濂心中暗暗惊叹,难怪陛下如此重视此人,单从这长相上看,便极有可能是陛下失散的儿子。

“朱大帅,久仰大名。在下宋濂,奉陛下之命,特来与大帅商讨要事。”宋濂拱手说道,心中却还在为这惊人的相似而波澜起伏。

朱大方微微一笑,说道:“宋大人客气了。不知陛下有何要事,竟劳烦宋大人亲自前来?”

宋濂看着朱大方,神色诚恳地说道:“朱大帅,您起兵造反,陛下派兵征讨也是无奈之举。但陛下念您有非凡之才,若大帅能放下兵器,归降陛下,陛下既往不咎,且必当以重任相托,许您高官厚禄,共享这大明江山的荣华富贵。”

朱大方心中冷笑,他岂会轻易归降朱元璋。但他并未立刻拒绝,而是想看看宋濂还有什么话要说。

“宋大人,归降之事,事关重大,容我考虑考虑。只是,我在滁州,一心只为百姓谋福祉,如今己然有了自己的势力和坚持的道路,不知陛下为何觉得我会轻易归降?”朱大方说道。

宋濂心中一紧,他听出朱大方话语中的抗拒之意,但仍不死心,连忙说道:“大帅,陛下胸怀天下,深知大帅在滁州的作为。只是这天下己归大明,大帅若执意对抗,恐生灵涂炭。归降陛下,不仅能保大帅前程,更能让滁州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啊。”

朱大方看着宋濂,目光深邃地说道:“宋大人,我朱大方起兵,也是为了这天下百姓。陛下所行之路,与我所追求的有所不同。我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

宋濂微微皱眉,说道:“大帅,陛下开创大明,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旨在让天下太平。大帅若能辅佐陛下,必能成就一番大业。”

朱大方心中明白,朱元璋不过是忌惮他的实力罢了。但此时,他并未表露出来,而是继续与宋濂周旋。

此时,营帐内气氛略显凝重,宋濂心中牢记朱元璋交代确认胎记之事。他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朱大方的左肩,正思索着如何巧妙查看。恰好这时,朱大方身边一名士兵匆忙入帐,不小心撞翻了一旁桌上的茶盏,滚烫的茶水朝着朱大方左肩泼去。

朱大方下意识地躲避,左肩衣物被扯动,一块形似五角星的胎记在不经意间露了出来。宋濂心中一震,他瞬间确定,眼前的朱大方就是朱元璋失散的儿子。但他表面上仍强装镇定,心中却思索着该如何将这一重要消息传递给朱元璋。

宋濂稳住心神,继续劝说道:“大帅,还望您能慎重考虑陛下的提议,莫要辜负陛下的一番美意。”

朱大方整理好衣物,说道:“宋大人,我知晓您的意思,归降之事我定会认真思量。”

宋濂见朱大方态度有所缓和,便说道:“如此甚好,大帅,陛下诚意满满,盼望着大帅能做出明智之选。”

朱大方点点头,说道:“宋大人,我明白。只是这等大事,我需些时日权衡。”

宋濂见暂时无法让朱大方立刻给出答复,便起身告辞:“大帅,那在下静候大帅佳音,告辞。”

朱大方将宋濂送出营帐,望着他离去的背影,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朱元璋的招安不过是缓兵之计,一场更大的风暴或许即将来临。而他,必须尽快做出抉择……

宋濂匆匆离开滁州城,一路上马不停蹄,只想尽快将这个惊人的消息告知朱元璋。数日后,他终于赶回应天,首奔皇宫而去。

此时的朱元璋,正坐在御书房中,对着地图沉思。滁州之战的失利,以及朱大方的难以捉摸,让他心力交瘁。这时,侍卫前来通报,宋濂求见。朱元璋立刻起身,说道:“快宣!”

宋濂进入御书房,见到朱元璋,急忙跪地行礼:“陛下,臣宋濂,己从滁州归来。”

朱元璋迫不及待地问道:“宋爱卿,此行结果如何?那朱大方可愿归降?”

宋濂缓缓起身,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朱大方并未当场答应归降,只说需考虑权衡。不过……臣此次前去,有一重大发现。”

朱元璋眉头一皱,急切地问:“什么发现?快说!”

宋濂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那朱大方与您长相极为相似,有九分相像。而且……臣亲眼见到他左肩上有一形似五角星的胎记。依臣所见,朱大方极有可能就是陛下失散多年的皇子。”

朱元璋听闻此言,身体猛地一震,眼中闪过震惊、惊喜、复杂等诸多神色。他缓缓走到窗边,望着远方,沉默良久。

过了许久,朱元璋才转过身来,说道:“宋爱卿,此事你确定无疑?”

宋濂赶忙说道:“陛下,臣亲眼所见,绝无虚假。那胎记与陛下所描述的一模一样。”

朱元璋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他盼望着朱大方真的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这样便能一家团聚;另一方面,他又担忧朱大方手握重兵,对自己的皇位构成威胁。

“陛下,如今朱大方势力渐大,若他真是皇子,或许招安之事还有转机。不如再给些时日,看他是否回心转意。”宋濂小心翼翼地说道。

朱元璋微微点头,说道:“宋爱卿所言有理。只是这等大事,容朕再仔细想想。你先退下吧,此事切不可声张。”

宋濂领命退下。朱元璋独自一人在御书房中踱步,心中思绪万千。他在想,若朱大方真的是自己的儿子,该如何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让他归心。但同时,他也不得不为大明江山考虑,万一朱大方野心勃勃,不肯归降,又该如何应对……

而此时的滁州,朱大方也在紧张地谋划着。他知道,朱元璋不会轻易放弃,下一次的进攻或许会更加猛烈。他一边督促士兵加紧训练,熟悉新武器,一边召集谋士将领,商讨应对之策。

“大帅,朱元璋此次派宋濂前来招安,必然不会就此罢休。我们必须早做准备。”一位谋士说道。

朱大方点点头,说道:“我明白。各位有何良策,尽管说来。”

另一位将领说道:“大帅,我们如今有了这些先进武器,实力大增。不如主动出击,趁朱元璋不备,打他个措手不及。”

朱大方沉思片刻,说道:“不可贸然出击。朱元璋根基深厚,我们虽有武器优势,但兵力上仍处于劣势。还是以守为攻,巩固滁州防务,等待时机。”

谋士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朱大方继续说道:“同时,我们要派人密切关注朱元璋的动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于是,在朱大方的安排下,滁州城内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备战工作。士兵们日夜操练,城防不断加固,整个滁州城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