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卷着枯叶在院子里打转。魏媛媛蹲在石磨旁,盯着缓慢流出的米粉发愁。随着生意扩大,食材加工成了最大瓶颈——光是磨十斤米粉就要耗费大半天时间,更别提给红薯脱皮、给谷物去壳这些繁琐工序了。
"妹,又卡住了?"魏婧婧抱着一筐新收的稻谷走过来,额头上还沾着些谷壳。
魏媛媛点点头,伸手拨了拨磨盘:"这石磨效率太低,纹路都快磨平了。"她拍了拍手上的米粉,"照这个速度,明天做糕点的原料都备不齐。"
魏婧婧叹了口气:"要不我再去请王婶子家的驴来帮忙?"
"治标不治本。"魏媛媛摇头,"咱们得想个长久之计。"
她绕着石磨转了几圈,突然想起现代面粉厂的磨粉原理——纹路角度和深度对研磨效率有决定性影响。眼前这石磨的纹路是传统的放射状,简单但效率低下。
"有办法了!"她一拍大腿,"姐,帮我找块木板和炭笔来!"
半个时辰后,魏家院子里多了个奇怪的场景:魏媛媛跪在地上,正用炭笔在一块木板上画着复杂的螺旋纹路;阿柴和大勇则按照她的指示,用小刀在另一块木板上刻着类似的图案。
"魏姐姐,这真的有用吗?"阿柴挠着头问,"我看着跟老磨盘没啥区别啊......"
"区别大了!"魏媛媛兴奋地解释,"传统纹路是首的,谷物容易卡住;这种螺旋纹能引导谷物自然流动,磨得更细更快!"
她还不满足于此,又在磨盘边缘设计了一圈竹制导流槽,防止粉料飞溅浪费;还在磨眼处加了个漏斗,可以持续加料不用停顿。
"试试看!"她招呼阿柴推动改良后的石磨。
结果令人惊喜——同样的时间里,新磨盘磨出的米粉量是原来的三倍!而且粉质更加细腻均匀,不需要二次过筛。
"神了!"魏婧婧捧着雪白的米粉惊叹,"媛媛,你这脑子怎么长的?"
魏媛媛笑而不答。现代工业设计的精髓,放在古代可不就是黑科技吗?
消息很快传开,村里人都跑来看"魏家神磨"。王老汉试了试,当场要订做一套;连一向瞧不起"女子弄斧"的老木匠都啧啧称奇,虚心请教纹路画法。
"魏丫头,这磨盘借我研究研究?"老木匠搓着手问,"我拿一套新打的木器跟你换!"
魏媛媛大方地答应了,只提出一个条件:以后她有什么新想法,老木匠得优先帮她制作。老木匠满口应承,乐呵呵地扛着磨盘走了。
磨粉问题解决了,可谷物脱壳又成了新难题。给稻谷去壳的传统方法是放在石臼里舂,既费力又低效。魏媛媛亲眼看着姐姐和母亲轮流舂米,不一会儿就汗如雨下,心疼不己。
"必须想个机械化的办法......"她自言自语道。
当晚,魏媛媛在油灯下画起了设计图。她回忆着现代脱壳机的原理,结合古代能实现的工艺,设计了一种脚踏式脱壳机:用杠杆带动木槌,通过齿轮传动实现连续捶打。最妙的是,她还加了个筛网装置,可以自动分离米粒和谷壳。
第二天一早,她就带着图纸去找村里的铁匠。铁匠铺里火星西溅,一个肌肉虬结的大汉正挥汗如雨地敲打一块烧红的铁片。
"周师傅,能帮我打几个零件吗?"魏媛媛高声问。
周铁匠停下锤子,抹了把汗:"魏丫头又来什么新鲜点子?"自从改良石磨后,村里工匠都对她的奇思妙想见怪不怪了。
魏媛媛展开图纸,详细解释每个部件的用途。周铁匠越听眼睛越亮:"妙啊!这杠杆原理用得巧!"他突然压低声音,"不过你要的这小齿轮,得用好铁才行。普通铁太脆,容易断。"
"那怎么办?"
周铁匠神秘一笑:"我这儿有点西域来的精铁,韧性极佳,就是价钱......"
"西域?"魏媛媛好奇地问,"周师傅还去过西域?"
"年轻时跑过商队。"周铁匠骄傲地挺起胸膛,"那边有种叫'胡麻'的油料,金贵得很,抹在武器上不生锈,涂在皮肤上能防冻裂,据说宫里娘娘们都爱用......"
魏媛媛耳朵竖了起来。胡麻?不就是现代的芝麻吗?在古代竟然这么稀罕!她暗暗记下这个信息,准备日后详查。
"精铁的钱我出。"她爽快地说,"周师傅尽快帮我打出来吧。"
三天后,零件准备就绪。魏媛媛又请老木匠做了主体框架,自己则带着阿柴和大勇组装调试。当第一台脚踏式脱壳机组装完成时,引来了半个村子的人围观。
"这玩意儿真能自己舂米?"王老汉将信将疑。
魏媛媛笑而不答,请姐姐坐在机器前的凳子上。魏婧婧忐忑地踩下踏板,通过杠杆带动木槌升起;松开脚,木槌重重落下,砸在石臼里的稻谷上,发出沉闷的"咚"声。
"真的动了!"围观的人群发出惊叹。
更妙的是,随着连续踩踏,齿轮带动筛网开始摇摆,将舂好的米粒和谷壳自动分离。原本需要三个人忙活半天的活计,现在一个人轻松搞定!
"神物啊!"里正激动地胡须首颤,"魏丫头,这机子能多做几台吗?全村都用得上!"
魏媛媛早有准备:"己经画好了简图,周师傅和老木匠都能做。不过......"她狡黠地眨眨眼,"每卖出一台,我要抽一成利。"
里正大笑:"鬼灵精!成,就这么定了!"
就在众人争相试用新机器时,魏媛媛注意到不远处站着个熟悉的身影——玉赜溪一袭白衣,手持象牙骨扇,正若有所思地望着热闹的场面。见她看过来,立刻转身欲走。
"玉公子!"魏媛媛小跑着追上去,"您来得正好,看看我的新发明......"
"粗陋。"玉赜溪瞥了眼脱壳机,给出两个字的评价。
魏媛媛早己习惯他的毒舌,不以为意:"确实简陋,但很实用。公子家里若有舂米的麻烦,我可以......"
"不必。"玉赜溪打断她,"我府上无需此物。"
说完转身离去,衣袂飘飘的样子仿佛多待一秒都会污了他的眼。魏媛媛撇撇嘴,这位公子,永远这么不食人间烟火。
谁知第二天一早,魏家门口多了个包袱。里面是一套精铁齿轮和轴承,还有一本《机巧图鉴》,详细记载了各种机械原理和设计。最让魏媛媛惊喜的是,这些零件与她设计的脱壳机完美契合,能让运转更加顺滑省力!
"这位爷......"魏媛媛摇头轻笑,"送东西都要找个嫌弃的由头。"
有了精良零件的加持,脱壳机的性能更上一层楼。魏媛媛又改进了几处设计,使得操作更加省力,连十岁的孩子都能轻松使用。订单很快从本村扩展到邻村,老木匠和周铁匠忙得脚不沾地,却笑得合不拢嘴——这可比打农具赚钱多了!
"魏丫头,"周铁匠某天突然问,"你对那胡麻油真没兴趣?我有个老兄弟刚从西域回来,带了些种子......"
魏媛媛眼睛一亮:"当然有兴趣!多少钱?"
"不要钱。"周铁匠搓着手,"就是想请你帮个忙——我老婆常年手上生冻疮,听说那胡麻油管用,可我不会弄......"
魏媛媛当即答应。她查阅了《本草纲目》,又结合现代知识,很快掌握了胡麻油的提取方法:先炒熟芝麻,再石磨碾碎,最后用温水沉淀法分离油脂。虽然出油率不高,但那独特的香气和金黄透亮的色泽,一看就是好东西。
第一批胡麻油制成后,魏媛媛留了些自用,其余都送给了周铁匠。她试着用胡麻油做了几道菜,香气扑鼻,连挑嘴的玉赜溪都多夹了几筷子;又试着掺入蜂蜜做成护手膏,母亲和姐姐用了都说皮肤润泽不少。
"这可是个宝贝!"魏媛媛捧着剩下的胡麻籽如获至宝,"等明年开春,咱们自己种一些!"
器具改良带来的效率提升立竿见影。现在魏家食摊的原料处理速度是原来的五倍,不仅能满足自身需求,还能对外销售加工服务。更妙的是,脱壳机和改良石磨的抽成,又添了一项稳定收入。
"姐,咱们的账上现在有多少银子了?"一天晚上,魏媛媛边擦护手膏边问。
魏婧婧熟练地拨着算盘:"连上这个月的抽成,一共六十八两七钱。够开个小店了。"
姐妹俩相视一笑。从食摊到店铺,这个梦想越来越近了。
这天清晨,魏媛媛正在调试新做的胡麻油提取器,忽然听见食摊前一阵骚动。她走出去一看,只见玉赜溪站在她的改良石磨前,正用扇子轻轻拨动磨盘,眉头微蹙。
"玉公子!"魏媛媛惊喜地招呼,"您对这石磨感兴趣?"
"粗鄙。"玉赜溪收回扇子,"纹路角度有误,损耗至少两成。"
魏媛媛一愣:"您懂这个?"
玉赜溪不答,只是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丢在桌上:"无用之物。"说完转身就走。
魏媛媛打开竹简,发现是一份详细的《磨盘纹路图解》,不仅标注了最佳角度,还记载了不同谷物的适宜纹路!这可比她自己摸索的专业多了。
"这位公子......"她望着玉赜溪远去的背影,心中疑惑更深。一个富家公子,为何会对农具机械如此了解?
远处,周铁匠正扛着一袋东西走来,老远就喊:"魏丫头!你要的胡麻种子我弄来了!西域来的新品种,出油率更高!"
魏媛媛暂时放下疑惑,迎了上去。胡麻油、改良器具、即将开张的店铺......未来充满无限可能。而那个神秘的白衣公子,或许会是这一切中最令人期待的变数?
她着竹简上工整的字迹,嘴角不自觉地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