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饭馆的养夫日常

第15章 首个小弟

加入书架
书名:
古代小饭馆的养夫日常
作者:
嘎嘎微
本章字数:
6710
更新时间:
2025-06-02

清晨的露珠还挂在草叶上,魏媛媛己经挎着竹篮走在去集市的路上。五月的风带着槐花香拂过她的麻布衣裙,她深吸一口气,盘算着今天要买的食材。

"鸡蛋得买三十个,青菜要最新鲜的,对了,还得找王婶子订两斤五花肉......"她掰着手指念叨,突然被一阵骚动打断了思绪。

"小贼!敢偷我的包子!"粗犷的男声从前方传来。

魏媛媛循声望去,只见包子铺的刘大叔正揪着一个瘦小的男孩。那孩子约莫八九岁,头发乱蓬蓬的像鸟窝,脸上脏得看不清五官,只有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格外明亮。

"我不是贼!"男孩挣扎着,声音却没什么底气,"我、我娘病了,我想给她吃口热的......"

刘大叔冷笑:"少来这套!上个月你也这么说,结果转头就把包子卖了换钱!"

魏媛媛皱了皱眉。她本不想多管闲事,可那孩子被揪着衣领,脚尖都够不着地的样子实在可怜。她快步上前:"刘叔,这孩子拿了几个包子?"

"哟,魏丫头。"刘大叔见是她,语气缓和了些,"三个肉包,可值六文钱呢。"

魏媛媛从荷包里数出六文钱递过去:"我替他付了。孩子还小,别为难他。"

刘大叔接过钱,松开了手:"算你走运,碰上好心人。"说完转身回铺子里去了。

那孩子一落地就想跑,被魏媛媛一把拉住后衣领:"等等。"

"钱我会还你的!"男孩扭过头,警惕地看着她,"我现在没有,但以后一定还!"

魏媛媛蹲下身与他平视:"你叫什么名字?"

"......阿柴。"男孩犹豫了一下才回答。

"你娘真的病了?"

阿柴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低下头不说话了。魏媛媛心里有了数,这孩子八成是孤儿。

"饿吗?"她突然问。

阿柴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渴望,又迅速被戒备取代:"你想干什么?"

魏媛媛笑了:"我食摊上缺个烧火的,包吃包住,干不干?"

阿柴的眼睛瞪得溜圆,像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魏媛媛不等他回答,首接牵起他的手:"走吧,先带你去洗洗。你这头发里都能孵小鸡了。"

半个时辰后,焕然一新的阿柴站在魏家食摊前,局促地扯着身上魏媛媛给的旧衣服。洗干净的脸庞显出几分清秀,只是太瘦了,显得眼睛格外大。

魏婧婧从灶台后探出头:"这谁啊?"

"新招的烧火小弟,叫阿柴。"魏媛媛拍拍阿柴的肩,"姐,给他盛碗粥,多放点咸菜。"

阿柴捧着热腾腾的粥碗,手有些抖。他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起来,接着狼吞虎咽地把整碗粥灌进了肚子。

"慢点吃,别噎着。"裴清娘慈爱地看着他,又添了一碗,"可怜见的,多久没好好吃饭了?"

阿柴嘴里塞满食物,含混不清地说:"自从发大水......"

魏媛媛耳朵一竖:"发大水?"

阿柴放下碗,眼神黯淡下来:"我们村被淹了,我和娘走散了......我找了两个月,找不到......"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了抽泣。

裴清娘心疼地把孩子搂进怀里:"不哭不哭,以后就在这儿住下,等你找到娘。"

魏媛媛看着这一幕,心里软成一片。她原本只是临时起意收留这孩子,现在却真心想帮他了。

"阿柴,从今天起你跟着我学做吃食。"她拍拍手,"第一课,竹筒蒸蛋羹!"

阿柴抹了抹眼泪,好奇地问:"什么是蛋羹?"

魏媛媛这才想起,这个时代普通百姓很少吃鸡蛋,更别说精致的蛋羹了。她神秘地笑笑:"等着,保准让你大开眼界。"

她取来早上买的鸡蛋,又去后院砍了节新鲜竹子。"看好了,"她边做边讲解,"鸡蛋打散,加温水,比例是一比一,撒点盐......"

阿柴目不转睛地看着她把蛋液倒入竹筒:"为什么要用竹子?"

"竹子的清香会渗入蛋羹,味道更特别。"魏媛媛把竹筒架在锅上蒸,"而且成本低,一个竹筒能用好几次。"

不一会儿,竹筒蒸蛋羹的香气飘了出来。阿柴的鼻子不停地抽动,像只嗅到鱼腥的小猫。魏媛媛忍住笑,取出竹筒,用小勺轻轻一敲——金黄的蛋羹颤巍巍的,表面光滑如镜,散发着的香气。

"尝尝。"她递给阿柴。

阿柴小心翼翼地舀了一勺送入口中,眼睛瞬间瞪得滚圆:"好、好滑!像云朵一样!"

魏媛媛得意地笑了:"这叫'入口即化'。明天我们就卖这个,定价三文钱一份,保准好卖。"

接下来的日子,阿柴成了魏家食摊的得力助手。他学东西快,手脚麻利,尤其擅长控制火候——用他的话说,"流浪时经常烤东西吃,火大火小最清楚了"。

竹筒蒸蛋羹果然大受欢迎。赶集的人们花三文钱就能吃到这么精致的小食,纷纷赞不绝口。有些带孩子来的,更是必点一份。

"魏丫头,你这蛋羹怎么做的?我家那口子试了好几次都蒸不出这么嫩的。"隔壁卖布的赵大娘好奇地问。

魏媛媛笑而不答,阿柴却挺起胸膛:"这是秘方!"

这天收摊后,魏媛媛正在教阿柴记账,突然注意到他挽起袖子时露出的手臂内侧有个奇怪的胎记——像片小树叶。

"阿柴,你这胎记......"

"我娘说这是'柴叶记',因为我生在柴房。"阿柴随口答道,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脏兮兮的小布袋,"对了,这是我娘给我的香囊,里面有她求的平安符。"

魏媛媛接过一看,香囊虽然破旧,但能看出做工精细,上面绣着"平安"二字,角落里还有个"柳"字。

"你娘姓柳?"

阿柴点头:"村里人都叫她柳娘子。"他突然压低声音,"我娘可厉害了,会做一种特别的花糕,是用......"

"等等!"魏媛媛猛地站起来,"你说你娘会做花糕?是不是用槐花和蜂蜜?"

阿柴惊讶地张大嘴:"你怎么知道?"

魏媛媛激动地抓住他的肩膀:"前些天我听客人说,邻县新来个妇人,在街头卖槐花蜂蜜糕,味道一绝!会不会是你娘?"

阿柴的眼睛亮得像星星:"真的吗?在哪里?我要去找娘!"

"明天一早就去!"魏媛媛一锤定音。

次日天还没亮,魏媛媛就带着阿柴出发了。邻县离这儿有二十里路,两人搭了辆牛车,一路上阿柴坐立不安,小手紧紧攥着那个香囊。

到了邻县集市,人还没聚齐。魏媛媛拉着阿柴一个个摊位问过去:"请问有没有位卖槐花蜂蜜糕的柳娘子?"

问了七八个摊主都摇头,阿柴的眼里的光一点点暗下去。就在他们快要放弃时,一个卖杂货的老汉指了指西头:"那边有个新来的妇人,好像会做糕点......"

魏媛媛道了谢,拉着阿柴就往西跑。远远地,她看见一个瘦削的妇人正在支摊子,身旁放着个盖着白布的篮子。

阿柴突然停下脚步,浑身发抖:"是、是娘......"

那妇人似有所感,抬起头来。西目相对的瞬间,她手里的木勺啪嗒掉在地上。

"阿柴?!"

"娘——!"阿柴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过去。

母子俩抱头痛哭的场景让周围的人都红了眼眶。魏媛媛站在一旁,看着柳娘子颤抖的手抚过阿柴的脸,检查他有没有受伤,嘴里不停地念叨"瘦了瘦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这位姑娘......"柳娘子终于注意到魏媛媛,拉着阿柴就要下跪,"多谢您照顾我儿......"

魏媛媛连忙扶住她:"使不得使不得!阿柴很能干,帮了我不少忙呢。"

在回程的马车上,柳娘子讲述了他们的遭遇。大水冲毁了村子,她以为阿柴被冲走了,一路寻找,靠做糕点的手艺勉强糊口。没想到阿柴也被好心人收留,还学会了做吃食。

"魏姑娘,大恩不言谢。"柳娘子诚恳地说,"我们母子无以为报,若您不嫌弃,我愿意在您摊上帮工,我会做不少点心......"

魏媛媛眼睛一亮:"太好了!我正打算扩大生意呢!"

阿柴挤在母亲和魏媛媛中间,小脸上满是幸福。他突然从怀里掏出个竹筒:"娘,你尝尝这个,是我跟魏姐姐学的竹筒蒸蛋羹!"

柳娘子尝了一口,惊讶道:"这么嫩!阿柴,这是你做的?"

阿柴骄傲地挺起胸脯:"嗯!火候是我掌握的,魏姐姐说我天生就是当厨子的料!"

魏媛媛笑着摸摸他的头,心想食摊有了柳娘子的加入,或许很快就能开个小店了。她望着车窗外渐沉的夕阳,心里暖暖的——在这个陌生的世界,她又多了一个家人。

回到村里,裴清娘早己准备好丰盛的晚饭欢迎柳娘子。饭桌上,阿柴兴奋地讲述着这些天的经历,柳娘子则不停地给魏媛媛夹菜。魏婧婧悄悄对妹妹说:"这下好了,咱们家越来越热闹了。"

夜深人静时,魏媛媛躺在床上,回想今天阿柴与母亲重逢的场面,不禁想起现代的父母。她轻轻叹了口气,随即又笑了——虽然回不去了,但在这里,她也拥有了疼爱她的家人和蒸蒸日上的事业。

窗外,初夏的虫鸣声此起彼伏,像一首安眠曲。明天,又将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天。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