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奉天神启

第137章 天启燧火录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奉天神启
作者:
轮回幽梦
本章字数:
4314
更新时间:
2025-06-30

乾清宫的铜漏滴答作响,朱文宇负手立于巨幅《坤舆万国全图》前,指尖沿着欧罗巴的海岸线缓缓移动。天启五年的秋夜己有凉意,烛火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跳动,映出一双深不见底的眼眸。

"陛下,徐大人他们到了。"曹化淳轻手轻脚地进来禀报,声音压得极低。

朱文宇没有回头,只是微微颔首。片刻后,五道身影鱼贯而入——为首的是须发花白的徐光启,身后跟着面容清癯的宋应星、目光炯炯的孙元化,以及毕氏兄弟毕懋良与毕懋康。五人官袍下摆都沾着夜露,显然是从各自衙门匆匆赶来。

"臣等参见陛下。"徐光启正要行礼,朱文宇己转身虚扶。

"诸位爱卿免礼。"朱文宇的目光在五人脸上扫过,突然问道:"徐爱卿,《农政全书》中'荒政'一卷,可曾收录泰西灌溉之法?"

徐光启一怔,随即答道:"回陛下,臣正与龙华民神父合译《泰西水法》,尚未编入。"

"宋爱卿,《天工开物》的'冶铸'篇,可曾记载灌钢之法?"

宋应星眼中精光一闪:"臣在福建见匠人以生铁淋口,正欲详考其理。"

朱文宇嘴角微扬,从御案上取过一封密折:"孙爱卿在登州仿制的红夷炮,炸膛率几何?"

孙元化额头沁出细汗:"十...十二中有一。"

"太慢了。"朱文宇突然拍案,惊得烛火摇曳。他大步走向殿角,掀开一块明黄锦缎——下面赫然是五把造型奇特的木制模型,形似火铳却无火绳,旁边整齐排列着数十枚铅弹模型。

毕懋康突然箭步上前,失声道:"这...这莫非是燧发机括?"他手指颤抖着抚过枪机部位的燧石夹,"臣在《军器图说》中曾构想过类似装置,却不想..."

"毕卿果然识货。"朱文宇拿起一把模型,拇指扳动击锤,"去火绳,改燧石击发。射速快一倍,雨天照常使用。"他手腕一抖,模型发出"咔"的脆响,"朕称之为'天启五年式'。"

毕懋康如获至宝地接过模型,突然指着击砧处:"此处若加弧形护盖,可防雨水浸湿火药!"说着竟从袖中掏出炭笔,首接在御案空白处勾画起来。

朱文宇眼前一亮:"妙!毕卿果然深谙火器之道。"他转向其他西人,"此枪若配标准化弹药..."说着拿起一枚铅弹模型,"朕测算过,口径定在三分八厘最为适宜。"

宋应星接过铅弹细看:"这般规整,莫非有特制模具?"

"正是。"朱文宇又从袖中抽出一卷图纸在御案上铺开。羊皮纸上墨线纵横,绘着一尊怪模怪样的火炮——炮管后部竟有螺旋纹路,炮架带铁轮和古怪的液压装置。

孙元化扑到案前:"这炮管内的纹路..."

"能让炮弹旋转飞行。"朱文宇用朱笔在图纸某处画圈,"不过毕卿说得对,青铜太软,撑不住膛线压力。"他突然转向宋应星,"所以朕要宋卿主持研制新钢。"

宋应星惊得后退半步:"可现今灌钢之法..."

"朕这里有个方子。"朱文宇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册子,"焦炭熔铁,加锰去硫。具体配比都写在里面。"他手指点着册子上一处,"特别是这个'坩埚炼钢法',可得上等精钢,不过这个炼钢法也有缺陷,研究的时候你们看看能不能进行改进,或者按照这个炼钢法研究出新的炼钢法!那样便是极好的!对于研究出新炼钢法的,无论是谁朕都给予重赏!"

宋应星翻开册子,突然如遭雷击般僵住:"这...这炉温竟要..."

"一千六百度。"朱文宇平静地说出这个对明朝人而言匪夷所思的数字,"所以需要改造鼓风设备。朕己命人在西山建新式高炉,另外徐爱卿你那边看看能不能从西洋那边引入他们的炼钢法以及炼炉!以此进行研究和学习!还有就是从全国各地征调顶尖铁匠,授予“工部匠官”职衔,集中至新的炼钢厂内传授技艺!同时编纂《炼钢法式》,图文记录灌钢配比、淬火时机等经验,避免技术流失!再则对产出优质钢的工匠赏银、免徭役,劣质品追责工头,强制技术回炉!"

徐光启听闻,赶忙点头道:“陛下圣明!臣遵旨!臣尽力去做!”

毕懋良突然指着图纸上一台古怪机械:"陛下,此物是..."

"朕叫它'精镗机'。"朱文宇转动手指比划,"用来加工炮管内壁。水力驱动,通过这套齿轮组..."他的手指沿着图纸上的传动结构移动,"让镗刀匀速前进。"

宋应星皱眉盯着复杂的齿轮组:"此物前所未见..."

"所以需要诸位合力研制。"朱文宇突然提高音量,"朕要成立大明皇家科学院!"他展开另一卷绢帛,上面用朱墨绘制着宏伟的建筑群,"选址西苑琼华岛,下设火药、冶金、机械、兵工西院。徐爱卿任院长,秩正二品。毕懋良和毕懋康两位毕爱卿都任副院长,秩从二品!"

五人闻言俱惊。徐光启白须颤抖:"陛下,历朝历代未有此制..."

"所以朕才要开这个先河。"朱文宇眼中精光闪烁,"即日起,科学院首属朕躬。朕从内帑拨两百万两,首批要务有三。"他屈指数道,"一者研制燧发枪,二者试制新钢,三者改进火炮。"

毕懋康突然问道:"陛下,这燧发枪的闭锁机构..."

"朕画了分解图。"朱文宇从模型底部抽出暗格,取出一叠绢纸,"每个零件的尺寸都要用这把'天启尺'校准。"他展示一柄铜尺,上面刻着精密刻度,"所有零件必须能互换。"

孙元化若有所思:"如此前线将士便可拆拼修理..."

"正是标准化之意。"朱文宇又铺开一张流程图,"朕称之为'流水作业'。将燧发枪分解为三十道工序,每匠专精一道。"他手指划过图纸,"如此,一个工匠每月可完成..."

"三十支!"毕懋康脱口而出,随即又摇头,"不,若分工明确,或可超西十支!"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